《联创江湖》 第五章 电信展头脚 工商局的事算告一段落了,好在孙斌家从小经商,多少精通一些人情世故。堂堂一个所长也不可能把他怎样,不过是摆摆形式,走走过场,给丁主任个面子。用最小的损失保全了那些货物,也算小胜了。 几个人从后勤集团搬着几大箱副食出来的时候,整个21楼的男同胞无不拍手叫好。丁主任被气得不行,一张老脸总觉得面子挂不住。像万花丛中迷失了色腺的变色龙,一会儿青一会儿紫。 “丁主任,真是不好意思,劳您老人家给我们看货了,我们这就搬走。”孙斌笑着,礼貌地说道。 丁主任气得直打抖,愣是一句话没说出来。临走的时候扔给孙斌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杀人力百分之两百,好像在说:小子,跟我斗你还嫩了点。孙斌耸了耸肩上的箱子,笑着离开了。女人,是这世上很特别的一个群体,对你好的时候可以让你觉得如浴春风,是这个世界的王。可一旦你激起了她们潜藏在心里的阴暗面,也可以让你瞬间感受到何为人间炼狱。所以才会有人说得罪什么人都好,千万别得罪女人。 刚回到寝室不一会儿,孙斌就接到宿管李阿姨打来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李阿姨很是焦急地说道:“小孙,不好了,不好了,四大院长来查封你了。” 21楼卖东西的远远不只孙斌他们,那么多人为什么李阿姨单单通知他。这里面还是有文章的。之前在卖东西最鼎盛的时候,孙斌每天上下楼,看到楼道垃圾桶里的饮料瓶和纸箱突然心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把这些东西拿给宿舍管理员拿去卖。虽然不值几个钱,但积少成多,每月也能给他们带来一点收入。他还率先提出了一个上缴费用的机制,就是在做生意的几个人每个人给宿舍上缴一定的费用,这样有任何风吹草动的时候,他们可以提前通知他们。所以其实那次丁主任叫上四大院长实际上是想给他们来个突然袭击,结果李阿姨果真提前通风报信了。 “行,谢谢你李阿姨!”道谢完毕,孙斌就赶紧叫上几个兄弟把东西全部放到柜子里,并把宿舍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虽然早知道这件事不会那么轻易就结束,但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居然还叫上了学校里传言的“四人帮”。既然是演戏,就要演得逼真一点,一群人还从书架上拿出了早已布满灰尘的英语课本,一本正经地念着:“ihaveadream……” 院长过来的时候,寝室窗明几净,不仅没有一点卖东西的痕迹,学习氛围还异常浓厚,便对他们大家赞许。 “学校就是需要你们这样的人才,不错,要继续保持。”临走时还拍了拍孙斌的肩膀,满是期望。 那天下午,听说学校对后勤集团谎报军情这件事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从那以后就天下太平了,副食的销售一切如常。 这件事总算是摆平了,清净了几天以后,闲不住的孙斌又开始有了新的想法。他觉得只发展副食太单调,有必要拓展更多的项目。但是到底要从哪方面入手,他们觉得有必要多深入市场去了解更多人的需求。 一天晚上,下自习之后,几个人回到寝室,跟往常一样看电影的看电影、看书的看书、打游戏的打游戏。最后进门的一个哥们却异常兴奋,一脸春光,傻笑不已。原本都在各自忙碌的几个人看到他一副失魂的样子都面面相觑,莫不是回来的路上被女鬼附身了吗。 “兄弟,你咋了,这是被什么勾魂了吧?”门口的应毅华放下手里的书,推了推脸上的眼镜,还用右手在他眼前晃了晃。 他依然一脸失魂的笑着,好像全然没听到应毅华的话,径直朝阳台上走着。 几个人立马聚到了一起。 “完了完了,早就听说过回寝室的路上有女鬼,专勾单身男生的魂,这下真的应验了。妈呀~~~”寝室里最胆小的一个人死死抓住陈思成的胳膊,探出一个脑袋害怕地说道。 “我靠,不是真的吧?” 几个人围在一起,好奇地看着阳台上的哥们。只见他拿起一个脸盆,放在水龙头下,拧开龙头,嘴里还不时嗤笑着。 “你妹儿,不是吧……” 几个人越说越玄乎,吓得寝室里最胆小的男生直打哆嗦。 “熊猫,我怕~~~”他死死揪住陈思成的手臂,颤颤悠悠地说道。 “你们干嘛呢?”阳台上的哥们突然转过身,看到几个人怪模怪样,好奇地问道。 “啊!鬼呀!”陈思成背后的男生吓得立马钻进了旁边的被窝。 “什么鬼,哪里有鬼?”他也立马从阳台上跑进了屋里,手里还拿着洗脸的毛巾。 “兄弟,你今天咋啦?怎么这么不正常呢?”孙斌故意提高的声调,问着他。 “哦,呵呵……”他有些害羞的说道:“哥们今天真是太高兴了,追了三年的女生终于答应做我女朋友了。”他一脸兴奋,掏出电话就开始给他的女朋友说着情话。 “哦,恭喜恭喜啊……” “……” 一群人很是无语,那天起他们每晚都要忍受着那哥们发自肺腑的肉麻情话,夜夜都是伴着一床鸡皮疙瘩入睡的。这原本很平常的一件事却让孙斌看到了一个商机,大学里的小情侣每天晚上都要煲上好几个小时的电话粥,那时打电话一分钟是一毛五,虽然很便宜,但时间长了还是有些承受不住。他在想有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让他们能花费更少呢,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电信的小灵通。 擒贼先擒王,第二天一早他便跑到了黄冈的电信局,找到了局长,跟他进行交涉。整个过程十分顺利,电信同意与他们建立合作机制。就这样,全校20几栋宿舍楼都被变成了他的市场。小灵通的到来,给很多异地情侣带来了福音,可以继续夜夜畅谈而不用再担心高额的电话费了。 ; 第一章 桃园三结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喜欢把生活中的见闻变成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传唱。那些生活中平凡的故事讲着讲着,竟就真的成了故事,回不了生活。原本普通的青年男女总会摇身一变成为高富帅、白富美。原本平庸的中年男人一定是腰缠万贯坐拥金山银海的富豪。故事里唯唯诺诺忍辱偷生的灰姑娘,最后都会遇见绅士的王子,然后一夜蜕变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这样的故事从小就在枕边伴着我们成长,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思维,甚至逐渐开始颠覆我们这一代人的观念。直到年复一年的岁月流逝,我们才发现,就算举着一万倍的放大镜满世界寻找,也很难找到几个故事里随处可见的公主和王子。唯有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才有可能让那些只会出现在童话里的故事变成真人真事。我要讲的,就是十三亿人中一个平凡男孩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可能是他,可能是我,也可能就是你。 孙斌,河南焦作人,不是高富帅,也不是富二代,一个普普通通的80后生。一米七几的个子,小小的眼睛,笑起来就找不到眼珠,甚至长得还有几分返祖。是的,就是这样一个放之人群便很难再找到的普通男孩,他就是我故事里的主角。不知是不是因为其自幼就喜欢看三国,喜欢研究兵法,他的故事也略带几分江湖气息。开篇就是桃园三结义的奇缘,只是他这个刘备,还顺便兼顾了诸葛的角色。 那是2005年9月的一天,阳光正好,他独自一人背着硕大的背包乘火车一路颠簸南下从河南到了湖北。当时由三个高校联合起来的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已经颇具盛名。跟所有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学子一样,他怀揣着抱负祖国和构建和谐世界的雄心壮志。扯淡~所有刚刚摆脱中学桎梏的学子都认为,大学是梦中意淫了千万遍的人间天堂,里面美女如云,有大把大把的自由时间可以用来簇拥花丛和犒劳无数为之牺牲的昨天。他久久地站在校门口,望着那块偌大的牌匾,紧紧拽着手里的背带,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连走路的步伐都是一蹦加一跳的,看得路边的几个长发美女忍不住抿嘴偷笑着。 孙斌这孩子从小就比较安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打小就不跟其他男孩子一样。人前人后的疯,跑得满天都是脚印。相对而言他更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看武侠或是躲在一个小角落里抱着一本武侠小说狂啃。他心中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在里面侠义当道,他凭借盖世的武功称霸武林。也许这是每个男孩子都做过的梦,只是他一直久久沉溺在里面无法自拔。他老妈一直说他是个没有技术含量的孩子,不知道这句话该如何作解。总之正是因为这样,他糊里糊涂的填了个颇具技术含量的专业——畜牧兽医。我们都知道,医生写处方,一般人是看不懂的,何况还是兽医,此间的技术含量一定高得出奇了。不知是不是老天开眼,不忍让这样一个大好青年把大把大把的青春和时光用来整天跟不同颜色和大小的猪牛打交道,最终拿到手里的录取通知书被调剂成了计算机。也不错,在如今这个互联网盛行的时代,学个计算机专业,混得好一不小心就是it精英;混得不好,至少也有一门修电脑的手艺,好歹能挣口饭吃。 交钱报道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寝室,当时大学里最常见的住宿还是老式的上下铁床,八人间的。411,拿到这个号码的时候,孙斌觉得有些晦气。4就够不吉利的了,何况还有个11,“死光棍”,难道注定这三年大学时光要一个人孤独的度过吗?他抬起头悲催地望了望湛蓝色的天,有一种荡气回肠的绝望感在丹田静静悬浮着。男子汉大丈夫,如果这是命,那也认了,好歹还有七个苦命兄弟作陪。他摇了摇头,大步阔首地径直朝男生宿舍走去,昏暗的寝室里,几个人正铺着床。 “大家好,我叫孙斌。”他中气十足,很是礼貌地冲他们打着招呼。两只眼睛眯成了两条细细的缝。 “你就是孙斌啊,我正等着你呢。”一个瘦高瘦高的眼镜男正站在床边叠着衣服。听到他的名字,突然放下手里的衣服,有些激动的望着他。 “怎么了?”孙斌有些疑惑,开学第一天就有人这般重视自己,他挺了挺身板,走了过去。 “你好,我叫应毅华。是这样,我的床铺在上面,但是我天生有点恐高,能不能跟你换一下,我睡下面,你睡上面?”他一边说着一边从背包里拿出一根金华火腿肠,谄媚地笑着。 孙斌嘴角的肌肉抽搐了几下,顺手接过他手里的火腿肠,往上铺爬去。拿出干净的床单铺着床。 “哥们你哪里人啊?”对面上铺的男生坐在床上靠着墙,一张粗狂的脸上,满是络腮胡子。标准的大汉脸,此刻却一脸哀怨。孙斌看到他的床头卡上写着三个彪形大字“陈思成”。怎么看都跟这张脸对不上号。 “我啊?河南的。”他抖了抖手中的枕头套子,回答道。 “他妈的,真坑爹呀。”对面的男生翻身下了床,朝门外走了去。孙斌有些不解,河南的怎么就坑爹了?他垂下脑袋望着下铺的哥们:“喂,小华。那哥们咋啦?” 下铺的男生正忙里忙外地挂着蚊帐,这个称呼似乎让他有些害臊,他推了推眼镜回答道:“不知道,我来的时候他也这样问我的,我回答了之后,他也是这样回答我的。”他又继续挂着他的蚊帐。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啊,孙斌翻了个白眼就没有再继续追问下去了。 漫长的一个下午,由于太阳太大,校园里见不到什么生物,更别说是雌性的。孙斌一直躺在床上没有出门活动。一同待在寝室的,还有下铺的兄弟应毅华,他一直翻着一本比尔盖茨的《未来时速》。这让孙斌打心眼里有些佩服。 两个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天。孙斌发现,其实他是一个特老实的人,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孙斌跟他讲经济学,他就给孙斌讲比尔盖茨。两个人不停的诡辩着,最后应毅华居然还真的认了真,扯得脸红脖子粗的。孙斌看了一眼枕头边的金华火腿肠,扒下皮吃了个精光,就干脆不跟他计较了,谁让古人老说拿人家手短,吃人家嘴软呢。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箴言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的。 直到半下午的时候,门外突然探进来一个脑袋。约莫四十岁的模样,板寸头,国字脸,大鼻子、大眼睛、大嘴巴,这就是老人们常说的官像。那人介绍说自己是教育局的,然后问道:“你们宿舍有一个叫陈思成的吗?” “对不起领导,他出去了。”孙斌直起身,看了一眼对面空空的床铺,礼貌地回答道。 没一会儿,又来一个一身制服的中年男子,说自己是保卫处才处长。其实他右肩上的肩牌已经透露了他的身份。“你们宿舍有一个叫陈思成的吗?”他也问道。 “对不起领导,他出去了。”孙斌又一次瞪大眼睛望着对面空空的床铺回答道。 “国宝啊!”他自言自语道,刚来没一会儿,就有两大部门的领导人邀请。他不禁对对面那个空空的床铺肃然起敬。“这哥们,真不是一般的牛啊,简直是坑爹啊。”他翻身跳下床,差不多也该准备去参加辅导员说的新生见面会了。 过了没多久,那个叫陈思成的也一脸疲倦的回来了。 “熊猫兄弟,你走这么一会儿。好多领导找你呢。”孙斌笑着跟他说道。 “我知道,跟我一起来的一同学不见了,家人朋友正到处找他呢,我是他亲戚,所以就找我了。”大家才恍然,原来如此。不过自打那以后,孙斌一直固执地叫他“熊猫”,“国宝”这个称号,就一直伴着陈思成了。 晚上的新生见面会上,一个叫李霞的辅导员问他们:“同学们,你们都是怎么来的?” “老师,我们是被骗来的。” “老师,我们是坐着火车被骗来的。” “老师,我是坐着飞机被骗来的!” 众人哄堂大笑。辅导员笑道不管是怎么来的,既来之则安之。那个时候孙斌第一次知道原来辅导员可以这么年轻,只比他大三岁,可以这么美丽。看着窗外漆黑的一片,他也有些开始思念高中时最好的兄弟“娃南”了。那个大骗子,他说会跟他一起来的,但是他却去了平顶山。留下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待在这个“有山有水”的南湖街。 那天晚上孙斌、应毅华、陈思成,三人一起凑了30块钱去了怡心园餐馆狠狠的吃了一顿,三个人就在那天成了兄弟了。因为刚巧三个人,孙斌又特喜欢三国演义,于是他便自顾自地把这结拜称作桃园三结义。 他对阿猫和小华说,兄弟是一辈子的。 ; 第二章 社团显身手 每个刚进大学的人或长或短都会有那么一段迷茫期,就像每个人面对第一次的遗精或初潮,总得花上好长一段时间来认清这个事实,由惊到喜最后趋于平静。 从南区19栋一直往外走,一路上全是桌子凳子,一条条拉长的红色横幅上都写着两个醒目的大字:“纳新”。这是每个大学都搞过的名堂,新生只要交几十块钱入会费,就可以进入某某社团。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纳贤方式让孙斌想起了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不禁暗自感叹,自己一生铁骨铮铮,又恰逢血气方刚的大好年华,在这个求贤若渴的学校里,天时地利人和样样不缺,到底该有何作为呢?身边的陈思成也始终一言不发,表情异常丰富。孙斌很喜欢去揣摩身边的人,就像是在分析武侠里的人物性格一般。他一直都觉得陈思成是那种放荡不羁的人,不随波逐流,拥有他自己的特色。这要是在古代,用“文人骚客”来形容他,就再合适不过了。两个人彼此交流了一个眼神,便瞬间全都明了了,这样的默契,连他们自己都有些惊讶。 “走,去竞选学生会去。”陈思成底气十足地说道。 “学生会就是服务学生的吗?”应毅华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歪着脑袋问道。 “哎哎,卖萌可耻啊!”陈思成推了一把应毅华的脑袋接着问道:“学生会分为校学生会和系学生会,你说我们是竞选哪个呢?” “当然是校级的了,要做就做大的!”孙斌嘴上这样说,可心里还是有些打鼓。一直都听说学生会是学校56个社团之首,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地方,自己凭什么就能上任?他一路走一路忐忑着,但是到了学生会门口,他又一下释然了,心底突然响起了刘欢的那首歌:心若在,梦就在。给了他莫大的勇气。于是他潇洒地甩了甩额头上飘逸的刘海,毅然迈进了学生会的大门。讲桌边,一个学姐正在画板写着:“学生会”三个大字。 “你好学姐,请问我可以报名吗?”一向都分外礼貌的孙斌眯着小眼睛问道。 “可以可以,当然可以了。”学姐热情的领他到了办公室,然后让他填写了相关资料。 “行,等候面试通知吧。”学姐告诉他们说要进学生会需连闯三关:面试,笔试和复试。全院新生5000人最后只要50名。这让孙斌顿时来了兴趣,走出门的时候他告诉自己,学生会他进定了。他这人就是这样,武侠剧看太多,有点人格分裂,偏喜欢高手间的较量。事实上他一路披荆斩棘倒也确实没辜负对自己的期望。后来陈思成因为没有及时去面试而去了计算机协会,应毅华一开始就没打算要去竞选什么学生会,老早就被计算机协会招收新人的师姐吸引得神魂颠倒。而孙斌却接到了学生会办公室打来的电话。 “孙斌是吗?欢迎你到教学楼501来复试。” 放下电话的孙斌围着寝室跳了半天非洲请神舞,最后颇为隆重的穿上衬衣对着镜子挤眉弄眼瞧了半天才出门。好在寝室其他人都不见踪影,应毅华又深度近视,摘下眼镜是人是鬼都无法分清,所以这疯狂的一幕便随着历史的车轮永远的被碾碎在尘土里了。 当晚501旁边聚集了很多人,复试的、加油打气的、打望的、看热闹的……给他打来电话的是一个叫徐刚的人,不知此人是否因为发育过早,显得尤为成熟,却又透着浓浓的书生气,看上去像一个颇为纠结的艺术体。听旁边的人介绍说他擅长书画,是建筑协会的会长,对这般超自然的存在,孙斌自然是礼貌地点了点头。 复试的规则是每个人在进门的前一分钟给一个字条,然后由学工处处长和老师进行提问。 “孙斌。” “到。”轮到他的时候,学姐给了一张字条:天空不留下鸟儿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他匆匆撇了一眼这颇具诗意的句子,留在脑海里的却只剩“鸟儿”和“飞机”这两个词。他挥了挥环绕在头顶的不明飞行物,昂首阔步地走进了教室。 “孙斌,如果你在学生会做了几年,没有工资,最后也不能留校,你如何理解你手里的这句话?”评审席上一排眼睛齐刷刷地望着他。 “我觉得学生会就是一个平台,一个家园,一个代表学生与上级领导的沟通桥梁。我要在这个平台上实现我的价值,虽然不能得到眼前的利益,但是在学生会以后的日子我将会得到更多我无法看到、无法用利益估量的东西。如果给我一个翱翔的蓝天,我相信我可以飞得更高更远。”那时候孙斌也不知道自己在唧唧咕咕地说些什么,一个个字就像长了手脚似的,硬生生地掰开他的嘴巴,欢快地往外跳着。 “孙斌,恭喜你,你被录取了。”学工处处长热情地伸出双手跟他握着手。 就这样,他如愿以偿的进了学生会,当晚大家决定一起去交流交流,加深彼此间的印象。由此他结识了很多很多的人才。除了超自然存在的建筑学会会长徐刚,还有一个叫余卓的大块头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单单是他满身结实的肌肉,他为人豪爽,直来直去的性格也让孙斌一直久久难忘。跟一群有思想有见解的人聊天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不管聊什么都不会觉得闷。他们从学生会谈到大学,从大学谈到人生,从人生又谈到理想,再从理想谈到创业。 一群人高谈阔论之后,孙斌说:“我一直觉得创业就如同制作一个蛋糕,那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某一天当蛋糕完成的时候,我不会去争夺它的美味,我会选择离开,再重新制作一个新的蛋糕,因为我觉得那一样才是美的。” 沉默了半秒之后,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孙斌你是不是饿了?” 便有人附和道:“我好像有点饿了。” “我也饿了。” “……” 于是这场没有目的的谈话就这样毫无预兆并戏剧性的结束了。 ; 第三章 挥泪上梁山 我一直在想如果当时孙斌在学生会发展得好的话,也许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了。 在学生会的每一天,时间基本都被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排得满当当的。当初加入学生会的时候他就说过,他眼里的学生会,就是一个代表学生跟领导沟通的平台。这听起来是很自然的一个理,但要真正做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到后来很多会员都觉得这些原本打着为“学生服务”旗号的组织,最后都无一例外地变成了学校的工具,是用来管制学生的,而不是站在学生立场上的传声筒。这种现象甚至一度让孙斌萌发了想要让学生会改革这样的思想。但是他不傻,他知道一个组织的规矩不是偶然定制的,要想就这样改变谈何容易。尽管最后放弃了这样的想法,但他还是依然执著地贯彻着自己最初入会时树立的思想,每天忙前忙后跟学校领导磨嘴皮子,处理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同时又倾听着广大学子的心声,好像真的把自己变成了一根镶嵌着五颗红心的纽带,也由此荒废了自己不少学业。偶尔闲下来,孙斌也在想,到底是自己的学习更重要还是社团更重要,好像很难在两者间寻求到一个平衡点。纠结了几次,最后他还是颇具奉献精神的牺牲了小我。在其位就得谋其事,这种坚持似乎是他与生俱来的。走在校园里,有越来越多的人能一眼就认出他,也有不少女孩投来爱慕的眼神,他却满心满脑都是工作上的事情。可能也是在那个时候,“责任”这两个字,便深深烙印进了孙斌的心里。 就这样,整天忙着社团的事情,一边做也一边反省。不知不觉中一年的时间就一晃而过了。相比刚进校那会儿的迷茫,他整个人确实成长了不少,不论是在举止谈吐上,还是在管理能力和领导策划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回到家的时候,母亲就大赞知识的力量,说还是社会主义好啊,没出息还可以去读书,要是再倒退个几十年,你这样扛不了枪又下不了地的那就只有去塞炮眼。孙斌点了点头,母亲说得在理呀,还是知识的魅力大,可以让一个人改变得彻头彻尾。回顾过去的这一年,岁月确实在他身上烙下了不少的印记,有些是肉眼可以直观看到的,有些却是透过表象可以感受到的。 一年的时间里,孙斌总共被邀请加入了七个社团,除了学生会,他基本都是未来的会长候选人,这也是他颇为自豪的地方。特别是计算机协会04界的会长斯明,对他尤其看重,多次私下跟他聊天的时候都问他是否有意做会长。当时孙斌对这块兴趣也是十分浓厚,毕竟是本专业的社团,做起来更得心应手不说,对之后的发展也会更加有利。于是他很坦诚地告诉斯明,只要会长看得起,他一定会全心全意发展计算机协会,带领计算机协会走商业化路线。那是当时计算机系高层都在倡导的一种思想,但是到底怎样走,整个计算机协会却只有他一个人在每天谈着商业运作。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斯明才对他倍加赏识。 就在一切好像都水到渠成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却深深刺伤了孙斌。让他做出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决定。 那是大二刚进校的第二个星期,孙斌记得很清楚,计算机协会要在周三下午换届改选的消息周一就被发布到校园的各个张贴栏上了。由于当时的计算机学院在整个学校占的比重很大,校级领导也应邀届时出席。 为了显得更加正式,在选举之前进行过一次民主投票,作为候选人之一的孙斌当时得票率是95%,因为应毅华,陈思成和大块头余卓都是同一个联盟的。计算机协会旗下五个部门,力挺孙斌的人就占领了四个,照理说会长之位就非他莫属了,当时演讲席上的孙斌也是笑逐颜开、胜券在握。但是当天下午最终选举的结果不是孙斌,却另有其人,这令当时关注这场改选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尤其是孙斌本人,在当时来讲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这件事情让他对社团里所谓的“民主”有了新的看法,甚至有些极端的认为,社团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民主。虽然难受,但毕竟已成事实,别人能最终胜出,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他一直这样告诉自己,所以在之后大家庆贺新会长上任的时候,孙斌还是颇有风度地跟新一届会长握手道贺。 当天晚上,陈思成和应毅华故意叫上孙斌一起去怡心园喝酒,只有自家兄弟才最能明白他心里的苦楚。三个人点了几碟小菜,叫了几瓶啤酒,在一张靠窗的小桌子上喝了起来。本来就不胜酒力的孙斌几杯下肚,忧郁的神情就浮上了眉头。 “行了哥们,没什么大不了,十八年后咱又是一条好汉。来,干杯!”应毅华大义凌然地说道。 孙斌举起手里的酒杯,仰头一口下肚,一阵苦笑。 一旁的陈思成冷静的对他说:“兄弟,你不能获胜不是因为你没有能力,而是另有原因。” 已经有些微醺的孙斌迷茫地望着他。 “你看,学院的网站多是计算机协会做的,虽然大家都在倡导计算机协会要走商业化路线。但是为什么却没有人说出个具体方案?而你,今天在发表演讲的时候把以后的目标和规划制定得那么详细。领导是怕有一天你真的实施了,问学校都收费,那样计算机协会就不是学校能够控制了。所以这就是为何你不能当会长的真正原因。”陈思成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孙斌沉默了,他觉得陈思成的话十分有道理,也一语惊醒了他有些麻醉的神经。“阿猫,你说我们应该怎样呢?为什么非要做别人的会长,不如我们自己创立社团,自己当社长你看如何?”也许是长久以来的思想沉淀,那一刻这样的想法突然就萌生了,他放下手里的酒杯,十分精神并热血沸腾地说道。 应毅华沉思了片刻,也一拍桌子附和道:“我看可行,干,我们自己干。我们聚合更多人联合起来创业,干脆就叫联创社如何?”“好,联创社!”三人举杯一饮而尽! ; 第四章 副食打头阵 创业兴许是人人都想过的事,可能站着在想、走着在想,甚至躺着都在想。但是更多的人也仅仅只是停留在想的那个阶段上,这或许就能解释为什么想创业的人很多,但最终成功的却如凤毛麟角。 三个人成立了联创社之后,都是信心满满。那段时间几乎一有闲暇就在讨论这个事情,也曾整夜整夜的促膝长谈。后来回想起来,那段时间是最值得纪念的了,为了创业,可以不吃饭不睡觉,每天都跟打了鸡血似的。 有一天三个人又一次聚在一起商讨着创业的事情。 孙斌对陈思成和应毅华说:“我们不能总是这样每天研讨,要开始实战了。”还颇为正式的从手边的公文包里拿出一支笔一个本子,像要开始一场大仗一样规划着。 既然是创业,首先就要有项目和资金。因为孙斌家里从小就是开百货店的,高中的时候他又有过卖副食的经历,对这块比较有经验,于是三个人商议的最终结果就是,创业的第一站就从副食做起。项目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资金的问题,那时候差不多每个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几百块钱,要一下子拿出多么大一笔钱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他们之所以选择做副食的原因之一。 那天的阳光出奇的好,校园的石凳上,三个人顾不得欣赏身边走过的一群群长腿美女。孙斌和陈思成永远都记得,当应毅华把一张银行卡“啪”一声拍在石板桌上,对他们说:“这里面一共有3500块钱,是我一学期的生活费,拿去批发副食。”的时候,他的头顶上冒着华光。要知道,那张卡他是从不离身的,说难听点,要是那卡它能生儿子,那就是他的命根子。所以后来陈思成和孙斌都开玩笑说,为了创业,小华连命根儿都拿了出来,以后一定会子孙满堂。 说干就干,当天中午孙斌就和应毅华两个人来到了黄州区,找到了一个东运副食店。问了问老板,要买多少钱的东西才可以送货。老板说达到1000元就可以送。他们就选择了很多饮料和零食,凑齐了2000元的货物。到了下午6点多的时候,老板给他们打电话说送货的车来了。三个人便兴奋地跑到校门口等候着,然而等来的不是普通的货车而是一辆公交车,这让三个人都颇为震惊。那老板人也真逗,让一辆空空的公交车给他们送货,还真是头一回见。看到寝室柜子里堆得满当当的食物,孙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他要让每个21栋的大学生每天睡觉前都有一个习惯——吃一包北京面和辣条。 因为三个大男生都不喜欢做推销,于是便印制了很多张宣传单,从一楼到五楼给每个宿舍都发了一份。此招果然成效显著,当天晚上,许多久未踏出过寝室大门的宅男们听说21楼开始卖货了,都光着脚丫子前来购物。一个星期后,2000元的副食都通通变成了宅男们的腹中餐。 中国人最喜欢的就是仿效,今天出了个老婆饼,明天就会出现老公饼。考虑到这样的情况,他们率先开起了分店,把他们的货放置到很多楼层进行代销,然后进行分层。果然之后就有不少人也开始卖货,但是那时候相对于整个21楼来说,他们的市场份额已经占据了50%以上。然后孙斌就开始跟各个卖货的同学谈判,让他们不用自己去进货了,所有的货物全部由他们提供,价格大家确定一个协议价,这样一来,他们就把进货的成本变得更低。那以后,班里的很多学生就开始叫他孙老板,或者孙总。那个时候孙斌才知道,感情叫老总的不一定非得手下有几百号人,三个臭皮匠也都能成得了总。但是他还是喜欢别人叫他孙社长,因为他一直心心念念的是联创社。 就在整个21楼的学生都充分享受到了送货上门的高质量服务的时候,就开始与学校后勤集团的落后服务脱节,而后渐渐的,整个21楼几乎都不再有人出去购物。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后勤集团也开始调查这件事,孙斌自然就成了被枪打的出头鸟。后勤集团的丁主任作为先锋特意跟他来了一场单刀赴会。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原本以为十分容易就会被教化的孙斌居然理直气壮地反问她:“后勤集团的宗旨是不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以前的学生要自己下楼泡面,我们提供了免费的开水,并且免费送到床前。这算不算全心全意呢?” 丁主任摆了摆手说:“你没有营业执照,是不合法的。” 孙斌便说:“没有营业执照,那能不能给我办个营业执照呢?或者作为你们旗下的服务机构,专门服务21楼。” 丁主任被他说的无语,最后走的时候,气得脸青面黑的,还给他撂下一句话:“我后面有人。” 之后果然应征了这句话,没过几天便有工商局的人突然过来查封。孙斌很积极的配合着工商局同志的检查,宿舍4个打开的柜子全部被收走了,装了整整8个箱子,全都送进了后勤集团的大门。只是他们没想到的是,另外四个上了锁的柜子里,也全是他们的货物。所长请他去工商局喝茶。开场白也很逗:“现在构建和谐社会,对于你们这种不太和谐的行为,考虑到后勤集团一天打6个电话,还是请你来聊聊。” 孙斌两眼一耷拉,一脸无辜地说道:“老大我也是无辜的啊,总共只有250元的东西。学校也是提倡勤工俭学的,我现在这样做既解决了一些人的吃饭问题。也是在提倡为学生服务啊。老大你说我这个情况要怎么处理呢?” 所长笑了笑,对他说道:“小弟,以后摆地摊去外面,随便摆,宿舍的话就不行了,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至于罚款嘛,鉴于只有250元的货,就上缴50块钱罚金吧。” 回到学校后,一脸春光的丁主任正在办公室翘起二郎腿哼着小曲。看到孙斌又把货物都通通拿走后,神色有些沮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