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真龙》 龙的种类 ?数千年来,中国人创造了众多的龙,有各种颜色的龙,有形状不同的龙,千姿百态,种类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五色龙、有角龙与无角龙、有足龙与无足龙、有翼龙与无翼龙、一身双首龙与一首两身龙。 五色龙—— 在五行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创造了五色龙为主的龙形象:即黄龙(真龙)、青龙(苍龙)、黑龙(玄龙)、白龙(白玉龙)、赤龙(火龙)等。按照五行观念,青龙居东方,白龙居西方,赤龙居南方,黑龙居北方,黄龙居中央。 最为明确地记述五色龙的是《神农求雨书》:“春夏雨日而不雨,甲乙命为青龙,又为火龙,东方小童舞之……”它对先秦时代人们采用颜色不同的龙进行求雨的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描绘;汉代大儒董促舒在《春秋繁露。求雨篇》中也详细记述了汉代时以五色龙求雨的习俗;《河图》亦有五色龙之称,不过该书则称黑龙为玄龙(古这玄即黑色之意)。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黄龙最为尊贵,是真龙,其它名色龙都不是真龙。古代帝王都是真龙天子,所以都穿黄龙袍。百官和平民百姓均不许穿,否则有杀身之祸。其次为青龙,青龙或称苍龙,传说夏朝崇拜青龙,在《太平御览》和《宋书》中都有对青龙的详细记载。 五色龙在上古时代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先秦史籍就有不少杀龙或射龙的记载。如《墨子。贵义》“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这种“杀龙”方式当是古代一种巫术,所杀之龙当是塑造之龙,其目的是以此激起天上真龙的愤怒,从面降下甘雨消除旱灾。 有角龙与无角龙——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龙,多为两只角,也有一只角的,即所谓的“独角龙”。《艺文类聚》卷九六引郭璞《山海经图赞》有记:“龙鱼一角,似鲤陵居。候时而出,神对攸乘。飞骛九域,乘云上升。” 罗二虎根据大量的古代墓葬中的龙形象,认为西汉时的龙分有角和无角两种。一种是有双耳双角的龙,角细长前端略带弧形;另一种为有翼无角的龙。东汉时期的龙都有角,到东汉晚期,角的下半部开始分叉,出现几个突起的棱,顶端向前卷曲,由近似牛角逐渐开始向近似鹿角的方向转变。唐代时的龙角则有变化,出现明显的分叉鹿角。角在唐代出现很长的分叉,酷似鹿角。在五代时增多,到宋代时已基本上都似鹿角了。不过,前期略似鹿角的龙仍存在。 有角龙与无角龙,都是古人所创造的艺术中的形象,不过,从有角龙和无角龙可以看出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艺术的变迁。 有足龙与无足龙—— 古代传说和艺术中的龙,有的有足,有的无足。在神话龙中,烛龙是无足的。烛龙又称烛阴,《淮南子。地形训》中有记:“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 据目前所见资料,最早的有足龙为两足龙,为hn濮阳仰韶文化中的代表蚌塑龙,只有两只足。神化传说中的龙则有一足龙,如夔龙,《说文》称:夔,如龙一足。 除了一足龙和二足龙之外,还有三足龙。昆明纹身,长沙子弹库楚墓1942年出土一条木质龙,该龙是一条“三脚龙“。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三足鸟“,但未见过“三足龙“的神话记载。如若确是三足龙,则属罕见。 从古代墓葬中的龙形象来看,西汉时的龙一般四条腿粗短,形同兽腿,足为鹰爪,有三趾,但也出土过一些西汉无腿、足和爪的龙。东汉的龙形象足较长,足亦分兽足、鹰爪两种。东汉末至东晋时期的龙身体四肢变得细长,同时也发现过一些此时的无足之龙。南北朝至隋的龙,四肢上有很长的兽毛飘起,足以为三趾鹰爪。唐宋时期的龙,腿为兽腿,足为鹰爪,一般三趾。与唐宋之前不同的是,宋代已出现四趾龙。 有翼龙与无翼龙—— 古代传说和艺术中的龙,大多为有翼,无翼的较少。最早传说中的有翼龙为应龙。《广雅。释鱼》中记载:“有翼龙曰应龙。“所谓“应龙“,大概就是“翼龙“之音转、或“翼龙“之异名。由于原始时代的人们认为雷电主宰雨水,而雷电是龙蛇的化身,是龙蛇飞上天空支。能升天之龙蛇,不是一般的龙蛇,应是有翼的龙蛇。故人们想象那些能升天的龙蛇是有翼的龙蛇。 有的学者认为,先秦时期的龙,均无翼,中国王雷刺青(昆明店)而西汉以后的龙大多数有翼。在西汉的墓葬出土物中,有翼龙和无翼龙均存在。西汉时期的交龙(或称结龙)均为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龙盘绕在一起,构成双龙或多龙相交的形象。这种龙既无腿和足,亦无翼,除有角外,整个身躯与蛇大体相同。东汉时期的普通龙都有双翼,交龙则无翼。东汉末年至东晋时期的龙大多数有双翼,少数龙无翼。南北朝至隋的龙,有的龙翼已变成细长的飘带形,有的龙时有如小指大者,长尺余,腹下鳞红皆绵文,一头有口眼,一头似蛇而无口眼,云两头俱能进退,谬也。翼由三根细长的飘带组成,但也有个别的龙无翼。唐宋时期的龙,翼全都为一根或两根飘带。 —— 蛟 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相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 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关于蛟的 来历和形状,古典文献中说法不一,有的说“龙无角曰蛟”,有的说 “有鳞曰蛟龙”。而《墨客挥犀》卷三则说得更为具体:蛟之状如蛇, 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倘蛟看见岸 边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绕之,使人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 直至血尽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 有周处入水三天三夜斩蛟而回的故事。蛟可能是鳄鱼。 夔龙 想象性的单足神怪动物,是龙的萌芽期。《山海经.大荒东经》 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 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 “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说文解字》)“夔,一足,?踔而 行”。(《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 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囗、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 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 虺 是一种早期的龙,以爬虫类——蛇作模特儿想象出来的,常在水 中。“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是龙的幼年期,曾出现在 西周末期的青铜器装饰上,但不多。 虬 一般把没有生出角的小龙称为虬龙,是成长中的龙。故古文献中 注释:“有角曰虬,无角曰龙。”另一种则说幼龙生出角后才称虬。 两种说法虽有出入。但都把成长中的龙称为虬。还有的把盘曲的龙称 为虬龙,唐代诗人杜牧在《题青云说》诗中就有“虬蟠千仞剧羊肠” 之句。 蟠螭 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广雅》集里 就有“无角曰螭龙”的记述。对蟠螭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黄色的 无角龙,另一种是指雌性的龙,在《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就有“赤 螭,雌龙也”的注释,故在出土的战国玉佩上有龙螭合体的形状作装 饰,意为雌雄交尾。春秋至秦汉之际,青铜器、玉雕、铜镜或建筑上, 常用蟠螭的形状作装饰,其形式有单螭、双螭、三螭、五螭乃至群螭 多种。或作衔牌状,或作穿环状,或作卷书状。此外,还有博古螭、 环身螭等各种变化。 角龙 指有角的龙。据《述异记》记述:“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 角龙”,角龙便是龙中之老者了。 应龙 有翼的龙称为应龙。据《述异记》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 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 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 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 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 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 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 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 应龙的形象。 火龙 是以火慑势的龙。全身有紫火缠绕,凡有火龙经过之处,则一切 物体均被烧焦。 蟠龙 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在我国古代建 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地 称为蟠龙。在《太平御览》中,对蟠龙又有另一番解释:“蟠龙,身 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 死。”把蟠龙和蛟、蛇之类混在一起了。 青龙 为“四灵”或“四神”之一,又称为苍龙。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 将天上的若干星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区,即二十八宿,用以观察月亮的 运行和划分季节,并把二十八宿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青、红、白、黑四种颜色以及龙、鸟、虎、玄武。 (龟蛇相交)四种动物相配,称为“四象”或“四宫”。龙表示东方, 青色,囚此称为“东宫青龙”。到了秦汉,这“四象”又变为“四灵” 或“四神”(龙、凤、龟、麟)了,神秘的色彩也愈来愈浓。现存于 南阳汉画馆的汉代《东宫苍龙星座》画像石,是由一条龙和十八颗星 以及刻有玉免和蟾蜍的月亮组成的,这条龙就是整个苍龙星座的标志。 汉代的画像砖、石和瓦当中,便有大量的“四灵”形象。 鱼龙 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 我国古代早已有之。《说苑》中就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 的记载,《长安谣》说的“东海大鱼化为龙”和民间流传的鲤鱼跳过 龙门,均讲述了龙鱼互变的关系。这种造型早在商代晚期便在玉雕中 出现,并在历代得到发展。 龙生九子—— 1.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2.老二睚眦,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3.老三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 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5.五子狻猊,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6.六子霸下,又名赑屃,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7.七子狴犴,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8.八子负屃,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9.老九螭吻,又名鸱尾或鸱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 锁龙井异闻 ?@@锁龙井是中国神话故事里的一个实物性内容,反映人们数千年的治水理想,是中华文化里一个重要现象。最早的神话传说是禹王锁蛟龙,相关的有禹州的禹王锁蛟井、jn市舜井、淮阴龟山支祁井、zq市ws县锁龙村的锁龙柱等文化传说地。另外,bj市的北新桥、潭柘寺及其它省份也有锁龙井传说。 共性:各地锁龙井故事,一些没人探测过,有的曾有人探测,有几个共性:一是拉动铁链很长后,井水出现翻滚现象,二是腥味涌来,三是井底传出牛鸣般声音(1934年营川坠龙事件里异物死亡前也是牛鸣声,另外古书说龙声如牛);@@ 第一章 龙尸 ?“建国后不准成精。”已经变成了一种口号。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从此仙神杳无踪迹。 仙,中国志异中翻江倒海,可以长生不老的生灵。一人一山谓之仙,也意为人往高山登,不畏惧艰难险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关于是否有仙的理念,论述繁杂,纵使存在大量记载,却无人得见,故而迟迟争论不止。 尽管当今大部分人坚信世上本无仙,但仍有少数人,认为仙曾经存在,只是跟随光阴荏苒,绝天地通,或者灵脉溃散等,渐渐销声匿迹罢了,相信其中必定掩埋了一段典故。 扶长生就是这样一个人。 因为宽裕的家境,从小被全家人娇生惯养着,别人苦苦追逐了一生的东西,他唾手可得,一开始就拥有了,大好青春摆在那里,却迟迟找不到目标,这种富有但没有方向的感觉,让他一直都郁郁寡欢。 扶长生特别喜欢《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和《山海经》等,宁可信其有,不然何以史书载之?他憧憬希冀着,自己能走遍世界上每一个角落,总有一天会见到真正的仙。读书期间,他就报名参加了零基础野外求生,到现在,他已经是业内知名的生存达人,职业冒险家和考古学者,也是一本揭秘杂志的专栏写手。 他带着兼职写手挣来的钱,风雨兼程,昼夜交替,去全国各地的道教名山朝圣,横跨大半个中国,千山万水,五湖四海,都不曾停下脚步。 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老君山,终南山,罗浮山,崆峒山,这七座道教祖庭,扶长生依次踏遍之后,前些日子刚刚大学毕业,他就迈入了青城山。 青城天下幽,烟花三月,更加碧翠,郁郁葱葱,层峦叠嶂,一条条河流缠绕山体,雾霭蒸腾,云海浩渺,瀑布飞溅,冲刷在石壁上,轰鸣阵阵,一派仙家气象。 扶长生来到一间古亭台,心境沉闷,爷爷奶奶岁数大了,时日不多,不求延年益寿,只求扶长生能养活自己。这几年家里拨给他的资产入不敷出,时常亏损,家人却不知道他都做了些什么。 而寻仙已经成为扶长生的一种执念,哪怕找不到踪迹,哪怕只是从高原到盆地。他更想看见跟其他地方不一样的东西。行走在深山老林里,人迹罕至的地方,也是能够开阔眼界,培养气质的。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游乎四海之外。”扶长生嘴里呢喃,暗叹一声:“这么多年了,或许是我福缘浅薄。” 他身形单薄,穿着现仿的白色汉服,容貌清秀,一双眼睛透露出与年龄不符的沧桑。由于相信仙存世,扶长生比较怀古,漆黑长发都留至腰间,随风乱舞,额前有两缕发丝掠过眼角。 在一处悬崖边,扶长生看向朦胧云海,微微吸进一口凉气,心肺都冰冷了,面部表情略微低迷,总感觉真仙距离自己还是那般遥远。 “砰——” 扶长生转身之际一时不防,脚下骤然踩空,裹挟着几块从悬崖上碎裂的青石,身子径直跌落下去。 “不好!” 瞬间,扶长生的脸色就大变,苍白无比,浑身哆嗦,腿脚乱蹬似想要踩住什么,却一次次失手。 呼呼冷风从他的耳垂刮过,眼眶酥麻,仿佛细小的刀片割得他肌体生疼,同时更加可怕的阴霾笼罩住了扶长生。 扶长生清楚地知道悬崖下面是——陡峭崎岖的山石,他若是摔落下去,区区一介普通人的体质必定一死! 他从未想过,死亡距离自己触手可及! “难道就这样结束了么?” 扶长生绝望的声音消逝在冷冽的寒风中,整个人没入朦胧雾霭里。由于地处青城后山,幽冷荒僻,甚至没有人看见他坠落下来,自然也不会有人前来救他。 “轰隆!” 犹如炸雷般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扶长生以为自己即将摔死之时,却感应到四周震荡,有一团温暖的气流涌来,将他容纳成一个球形,阻止了扶长生的下落之势,乳白色光芒流转,周围空间在颤粟。 在他惊疑不定的时候,那股气流蓦地一阵收缩,便拽着他的身躯飞了过去,让他顺风朝东南方向接近。 他努力睁开双眼,看见自己居然向一面嶙峋的山壁撞去,彼此间不过几米距离而已,转瞬即至。 “不……” 扶长生刚刚惊呼出声,便被拽着穿过了山壁,前方的陡峭青石仿佛都是梦幻一般,根本没有身躯崩碎的痛感,分明隐藏着一个密室! “砰!” 他只觉得眼前稍微一暗,支撑他的温暖气流就消失了,使他姿势不雅地趴倒在地面,胸口和大腿撞击到凹凸不平的大地,几个身体部位传来让人龇牙咧嘴的疼痛,倒吸冷气的声音徐徐响起。 “咦,这是何处?”扶长生休息了一会,站起身来,疑惑地自语道:“我摔下悬崖居然没事,刚才那乳白色的古怪气流呢?这可是从未听说过的情况,倒是玄幻小说中对类似情况是多不胜数的解释……” 扶长生话说着,却忽然一怔,像是想到了某些超自然的东西,动作都停了下来,眸光闪烁。 “莫非,是仙……” 对于一个相信真仙存世的人而言,如此已经是最好的解释了。适才那些情况绝非凡俗现实能够创造,充满了诡秘,若非仙,又是什么? 扶长生一时精神满满,也不顾自己身处险境,连忙抬头向四周望去,却是黑暗一片,目不能视。 对黑暗他并没有恐惧的情绪,能够独自走遍大江南北,一身胆量早已锻炼的炉火纯青,仅仅黑暗视野还吓不住他。 扶长生垂手将身上汉服的内襟拉开,伸入怀中,在里边的口袋里一阵摸索,缓缓取出随身携带的一根小手电筒。 他经常要面对黑暗,未知,所以身上佩戴了这种东西,以备不时之需。 同时,他的口袋中还放着一瓶密封的纯净水、两袋压缩饼干、一款信号非常强烈的诺基亚,以及青城山的简略地图。此外,再无他物! “啪!” 手电筒的灯光被打开,扶长生心中瞬间升起一丝暖意,用白炽灯照耀四周,划破了黑暗。 扶长生发现自己站在一面高台上,前进几步,便看到了一个宽阔的土坑,平坦湿润的土坑足足百米方圆,深不见底,稍微临近,就有血雾弥漫出来。 这是……一头死去的龙! 特别是近距离观查,是一种难言的震撼,这条龙通体如白玉,角似鹿,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躯体残破,被几条粗大铁链牢牢禁锢着,龙尸四处,浓稠鲜血像一粒粒红宝石,充满了土坑的底部。 龙的眼神混沌无比,瞳孔涣散,宛如磨盘大小的玻璃。透过龙眼,可以看见龙尸体内几乎被掏空,只余一颗心脏,仿佛在缓缓跳动。 吞下一口唾沫,扶长生顺着高台下到土坑畔,腥臊兽气涌入鼻间,仿佛中生代初期的大地,而空气中弥漫的这股味道并不是腐朽,而是无尽的苍凉。 ; 第二章 搏龙天功 ?“仅仅鲜血,什么肌肉,骨髓,甚至连内脏都没有啊,难道我要饿死在这里?”他脑子不坏,自己虽然向往长生不老,但毕竟还是凡人,不能避免用食物来补充自身所需。 须知此地乃是青城山山腹,出口断绝,岂不是要将人活活困死? 扶长生瞬间慌乱无比,拿出手机打开一看,果然没有信号,使劲甩了甩,废物依旧,完全无法帮到他。 随后,他想起被拽入山腹,是直接渗透山壁,扶长生立刻向高台爬去,小心翼翼探出一只手,果真轻易地穿过前方牢牢封闭的青石,似乎学会了穿墙术一般。 他紧接着再探出一颗脑袋,左右一扫,近乎笔直的悬崖峭壁,黑硬冰冷的陡峭山壁显得万分高远,上下两处是无边无际的茫茫云雾,不见出路,唯独寒风吹拂。 “太吓人了,我还以为又要坠落一次。”扶长生摇摇头:“这种感觉,我可不喜欢,生死两难,自己都掌握不了。” 回过头来,扶长生眼珠子转动,轻轻触碰着四面所有的山壁,想要寻找出路,结果却绝望地发现除了来时的悬崖外,居然没有其他可以离开的通道! “怎么办?家里人知道我失踪,肯定要报警,但没人能找到此处。” 扶长生拿着小手电筒乱晃,脚下不停,恍恍惚惚又回到土坑边上,低眉略略思索,照样想不出好办法。虽然尽力让自己冷静平复下来,可内心焦灼还是掩藏不住,如乱锅蚂蚁。 “这是什么?” 突然,扶长生双眼一亮,当即抓稳小手电筒照去,粗壮龙角表面歪歪扭扭的烙印了一些青铜色的奇特纹路,看在眼底,一丝威严宏大的气息就散发出来。 好奇心驱使之下,他果断上前,借助小手电筒的光芒看清楚了粗壮龙角表面歪歪扭扭的奇特纹路,有西周时期的金文,混合商朝末年的殷墟甲骨文,开头四个字尤为显眼,意思是《搏龙天功》! 金文,也叫钟鼎文。西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殷墟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祭文”或“龟甲兽骨文”,不同于简体字,极其古老。若非扶长生专心研究过上古汉字,对商周历史也曾涉猎,未必能够轻易认出。 知晓这篇《搏龙天功》的用途后,扶长生的心思活络,胡言乱语:“仙侠小说经常描述的主角,坠落悬崖获取了超级神通,拥有改变命运的能力……” 他自言自语了半晌,旋即摇头失笑,不想平日里自忖即便哪天看见彗星撞地球也能淡然处之,结果刚一发掘疑似修行功法的文字就丢失了方寸。 深深吸一口气,平复下急躁的心境后,扶长生专心阅读起龙角上的纹路来,将《搏龙天功》从头到尾看完,越看越振奋,仿佛仙神在教化众生一般,脑海中浮现诸多幻想。 直至看完《搏龙天功》,他终于能够确认眼前所见,的确像是网络小说内层出不穷的修行功法! “《搏龙天功》,真会改变我的命运么?”扶长生握紧了双拳,兴奋不已:“谁说世上无仙,神明是虚幻?祖先曾遗留的痕迹,恐怕都在有意或无意中,被后人掩埋了!” 激动过后,扶长生又轻皱了皱眉头,他发现龙角上的文字明显存在缺陷,言天功有虚,仅仅是稀少的一部分而已。 他知道商周时期,人们喜欢作策,而单执一扎谓之简,连编诸简乃为策。眼前的文字分明呈简状环绕排列,但烙印之少,根本无法算作策,勉强能当作一简,尤其像佛简,龙角表面也歪歪扭扭描绘着仿佛目犍连的图像,道家典籍,却运用佛简的写法?扶长生没有深究。 如此说来,《搏龙天功》尚有剩余的部分流落在不知名处。 “罢了,我想这么多做什么?”扶长生摇了摇头,自语道:“已经是天大的福气,还不如先将眼前的功法学会,到时候我也有了诸般神通,做梦也会笑醒啊。” 借助小手电筒的白炽灯看着龙角上的文字,扶长生越来越沉迷,隐约看见了一道超凡脱俗的门户,那是通往真仙的路! 从《搏龙天功》里,扶长生得到了许多信息。除了如何修行之外,还有关于修行境界的划分。 第一个境界叫做“石牢”,说明修行者还被禁锢在天地桎梏中,无法超脱出来。此外便没有其余境界的描述了,想来这《搏龙天功》仅有一简,所描述的也只是初涉修行。 “入定、胎息、坐忘、悟空、六神!” 扶长生轻声念叨着,这是石牢境界的五种变化,修为每递进一个等级,实力便会大幅度增长。 凡人夺仙,生命层次提高,那是一种超越,升华! 第一种变化,入定,稍作冥想,立刻就心中安宁,整个人进入深度睡眠,感受到呼吸,心跳,脉搏,能隐约内视身躯内部五脏六腑。运动时也可以进入睡眠,睡梦中游历,一点都感觉不到疲惫,精神得到完美的释放,而精神通过神经,血管,内分泌,开始改变身体。 而第二种变化,胎息,则是人用精神呼吸,用心灵来呼吸,断绝口鼻呼吸,进入假死的境界,血小板细胞自动激活,杂质被不断排除,时时刻刻都在换血,久而久之,人的肉身就会纯粹得不可思议。 灵气充满天地间,但凡修行到一定境界,就能够感应到灵气,吸纳过来,洗涤身躯,施展种种术法,奇异神通。 第三种变化,坐忘,忘却的是自身形体,抛弃欲望,抛弃感觉,摆脱周遭世界和形体的束缚,心灵与宇宙融合为一。 在这一变化中,智慧被无限放大,比任何超级计算机都管用! “小说里曾说过的类似情况,都在我眼前一一呈现了,仙果然存在,而我,侥幸继承到了这样的衣钵。” 扶长生急促呼吸几口气,尽量让自己平静再平静,看着龙角上的文字,将后面两种变化背下来,目光紧紧盯住《搏龙天功》,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掌握仙的力量! “想要修行《搏龙天功》,必须吞吃大量龙血,否则强行修炼《搏龙天功》者,身躯爆碎,魂飞魄散……”扶长生呢喃,眉头忽然一皱。 他这才发现眼前龙角上的功法并非随意可以修行的,竟然需要龙血的辅助,来踏入石牢境界第一种变化。 苦苦走遍三山五岳,不正是为了成仙?而今机会就在眼前。扶长生根本就不可能放弃,这是他的梦想。 “对了!”扶长生突然看向龙尸下方:“这土坑里堆积的浓稠鲜血……?” 他不断思量着,越想越觉得自己的猜测并没有错,心中又涌起了期望。 虽说仅仅是猜测,扶长生也不敢保证万无一失,但眼下这般险恶的环境,纵使不冒险去修行《搏龙天功》,也无力在山腹内存活。 扶长生知晓,以他的饭量,那点压缩饼干,顶多让他支撑两日,再长就要饿死,或许从外面跳下去?反正没有第三个选择。 ; 第三章 血脉传承 ?“拼了,不经历风雨又岂能见彩虹?”扶长生攥紧拳头咬牙道:“虽然无法预料修行了《搏龙天功》对我目前的处境是否有帮助,但这龙血本身就神鬼莫测,指不定吞吃后,就能辟谷,总比饿死摔死要强!” 内心挣扎完毕,扶长生便放开了一切,破釜沉舟,望着残破龙躯下浓密黏稠的鲜血,准备实验。 按照《搏龙天功》所讲,踏入第一种变化,需要龙血才可以修炼,想吞吃龙血,又需要通过特殊的呼吸步骤,否则过程还是九死一生。 扶长生不甘,按照《搏龙天功》记载,趴伏下来摆好姿势,膝盖弯曲,脚趾牢牢扣住地面,呼吸迥异于平常的状态,仿佛吞吐着什么一般,这是在教他龙形,需要不断调整,身上每一根毛发的伸展都特别讲究。 扶长生心态平静下来,身躯前倾不动如山,细微的进行调整,花了半个时辰才将自身保持到平稳状况,他深吸一口气,头部缓缓栽进了血池里,再运转功法,登时就产生了剧烈的变化! “滋——” 电流爆响,扶长生耳蜗一阵撕裂感,脑袋嗡嗡作响,险些昏迷过去。 他面色苍白,好不容易坚持住,就听到一波波宛若大河奔腾的浩荡轰鸣,细细观察之下发现居然是土坑中的鲜血在喷涌,前所未有的狂暴。 伴随着鲜血,一颗心脏瞬间滑入了扶长生的喉咙,一股股刀绞般的刺痛开始从身体的各处部位传递过来,几乎要让扶长生崩溃! “啊……” 扶长生嘶吼,肌体在不停颤抖,意志渐渐模糊,如何都不曾想到吞吃龙血的过程会这样痛苦。一滴滴细密的黑色废血自扶长生的毛孔内渗透出来,那是他本身的血液,被龙血强行压制,逼出了体外。 这种情况下,他根本难以保持前倾的姿势,半个人都栽进了血池中,不停地痉挛颤粟,这一刹那似乎化身野兽。 即便两袋饼干碎掉了,纯净水和手机从他的怀里滚落出去,跟鲜血土壤混杂在一起,一身汉服被抓成破布,他也顾之不及。 突然,扶长生脑海“轰”的一声巨响,浑浑浊浊,恍恍惚惚里,他仿佛看见浩瀚深海,有万丈绝壁,一字并排,像高耸的城墙,无数个古洞密密麻麻,它们内部相连,纵横交错,龙气在喷薄,滚滚如潮,这种景象让人瞠目结舌,充满了玄秘与诡异! 空旷的密室,冰冷,苍凉,土坑底层,一道单薄的青年身影匍匐着,眼瞳涣散,皮肉抽搐,扶长生眼前的景象在沉坠,他感觉自己好像陷入了一片黑暗,潺潺的鲜血流下,浸染了半边脸。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扶长生的脉搏逐渐没有了起伏,山腹中,更是死一样的宁静。 嗡—— 倏而,土坑前的空间,宛若镜子一般碎裂开来,一个数尺方圆的黑洞逐渐扩大开来。 这黑洞里,似乎有一片混沌,影影绰绰,漂浮着许多狰狞或美丽的妖魔。一条白玉龙璀璨无瑕,慢慢凝聚形体,最终变成一名年轻的道人,这道人鬓生双角,白发银甲,一张面如冠玉的脸上颇有几分书生气色。只是一张张“目犍连”三字的符箓将他牢牢禁锢在半空中,形成了一道佛龛般的结界。 “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 雷音厚重,同时透露着几分决绝,年轻道人琉璃般的身体突然爆炸,在佛龛表面勉强破开一丝裂缝,精气神重新凝聚,化作白玉龙,瞬间没入到扶长生眉心之中。 “……” 那佛龛如同受到了惊吓,它开始围绕着山腹转圈,不知该去向何处,看上去它丧失了目标。这时候,黑洞也开始愈合了,慢慢地佛龛安静下来,它认命一般顺从原路,缓缓飘回黑洞。 似乎什么也没有出现,山腹依旧静谧,只是土坑边,再没有一滴龙血,而扶长生满身的伤痕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散无踪,一道白光在他身上流动起来。 半刻钟后,白光散去,地面上,扶长生猛地睁开双眼,一下子坐起身来。 “刚刚...发生了什么!” 扶长生感到一阵头晕,脑子里仿佛被强塞了一大堆垃圾,他大口喘息,努力平静下心绪,山腹中落针可闻,扶长生的喘息声成为了唯一流动的空气。 很多零碎的记忆。这是扶长生此刻最迷惘的东西,无数种记忆,充斥在他的脑海之中,一些科学不可解答的画面,破碎而驳杂,但是扶长生还是能够勉强分辨出,那是一幅幅战斗的场景,一名两鬓生有龙角的年轻道人,白发银甲,浑身散发出璀璨的神光,好像传说中天庭里无敌的战神…… 最后,年轻道人死去,化作一条白玉龙,硝烟弥漫中,被一杆八宝金幢钉死于巍峨的山峰上,扶长生看到无数妖魔在膜拜。 可惜,这些片段破败不堪,似乎是原主人有意摧毁的,扶长生只能捕捉到一鳞半爪,画面模糊不清,而最后唯一一段完整的记忆,却让他有些愣神。 扶长生所在的宇宙,有许许多多的世界。 其中,“洪荒”最为神奇,也最为至高无上。当然,除了洪荒之外,还有许多几乎可以和洪荒媲美的世界。 比如“仙界”“神界”“佛界”。 比如“魔界”。 比如“鬼界”。 比如“巫界”。 最后,就是扶长生一身血统的归宿“妖界”! 这些神奇的世界,只要炼气士感应到它们,或者按照特殊的手段仪式,就可以从中汲取精华,提升元气品级,甚至强化血统,增强自己身体的潜能。 巫界的元气,霸道横蛮,增加力量,也增强体质。 仙界的元气,飘渺灵动,增加道术,神通,法宝的威力。 而佛界的元气,则有降服心猿,凝聚舍利,庇护金身,等种种作用。 不过这“妖界”非常诡异,需要真的妖族,以及特殊体质的人,修炼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够真正打开。 扶长生接受了年轻道人一半的血脉,还算不得真龙,如果他此生有幸将全身的血液,都换成龙血,那么就可以从“妖界”源源不断的汲取龙气。这龙气跟一般的妖界元气不同,带有磅礴的龙息,浩大祥和,能够激发龙裔血统,使扶长生力大无穷,更能够增加寿数,长命百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