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的岁月》 第001章 1977年,1月1日,冀北省尉县,晴,微风。 一个头戴**帽,身穿绿色军大衣的的青年,骑车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在一条坑坑洼洼的柏油路上飞快的前行。 他名叫杜聿,是一名刚刚下乡插队的知识青年。“知青”这个词对于几十年后的新时代年轻人来说,是个很文艺、很浪漫的词汇。首先让人联想到的是王作家的《黄金时代》,是张导演的《山楂树之恋》。 许多电影、电视剧中描写这个时代、这群人无不是这样的:一群满怀革命豪情的热血青年,组成一个个生产建设兵团,胸戴大红花,在爆竹轰鸣、锣鼓喧天、彩旗飞舞的欢送气氛里,斗志昂扬的奔赴茫茫林海、戈壁草原!到最艰苦的边疆战天斗地,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只不过这些洋溢着青春无悔精神的情景,只能算是艺术的夸张。最普遍的真实故事远没有文艺作品中描写的这么浪漫。在整个“上山下乡”运动中,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识青年多达几千万。但许多人不知道知青其实也还有“洋”、“土”之分。 所谓“洋知青”就是那些从城市下来插队的青年,他们从衣着到谈吐无不透露着丝丝洋气,与农村落后、保守的氛围格格不入。而与“洋知青”相反,所谓的“土知青”更确切的说应该叫做乡镇青年。六七十年代的乡镇驻地,除了多出一些公派机构之外,并不比普通的村子繁华到哪里去。 但是知青下乡指标的划定并不是按经济发展水平,而是按户籍性质来划分的。所有非农业人口,不管你家是在祖国的心脏首都,还是本身就住在偏远落后的山沟,都要按规定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所以这就闹出了许多啼笑皆非的事情,比如杜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虽然身处在冀北省,但杜聿实际上却是首都户口。但如果你真得以为杜聿是从两百多公里外的首都北京下放到冀北尉县来的,那你就又猜错了。他已经在尉县生活了十年,现在连说话中都带上了几分尉县口音。 杜聿和尉县的联系,还要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说起。当时美国开始直接派军队介入越南战争,严重威胁到我国南方的领土安全,而中苏关系又因为路线之争开始急速降温。在如此险恶的国际形势下,国家领导层按照“立足打战”的思想,开始对全国的工业布局进行调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 所谓“三线建设”就是把集中在沿海地区的部分骨干企业,转移到西南、西北等偏远地区,增加国家的整体战略纵深和回旋余地。而作为党中央“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三线”建设。 为了应付美苏可能发动的侵略战争,当时国家决策层的态度是,不能大事小事都依靠中央,各省自己的事要自己管好。特别是沿海一二线地区,要以省为单位在省内相对偏远隐蔽的地区搞点地方军事工业,为将来可能的敌后游击战提供后勤物资支持。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督促下,除了全国统一布局的大三线建设之外,各省还纷纷开始筹划各自的小三线建设。而首都地区作为国家的政治心脏,肯定是敌人的首要攻击目标。所以bj市的小三线工厂,除了一部分建设在西郊的燕山山脉之中外,还有一部分建设在隔壁冀北省的太行山中。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杜聿的父亲杜存志在1965年退伍转业时没有返回首都工作,而是服从上级的安排来到了冀北尉县,为小三线建设而奉献自己的青春。杜存志和其他同志们一手建起来的这家军工厂正式名称叫做曙光农具厂,但它从投产到现在并未真正生产过一件农具。 农具厂这个名称只是迷惑敌人用的,它还有一个军事保密代号叫做307,所以大家更多的是称呼曙光厂为307厂。307厂的厂址选在太行八径之一的飞狐径之中,四周都是深山密林,刚建厂时的条件比大部分农村地区还艰苦。但是因为整个307厂都是非农编制,所以像杜聿这样的工厂子弟,依旧逃不了下乡插队的命运。 杜聿插队的地方叫做杏树洼大队,是个有两百来户、近千人口的大村庄。从五十年代末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之后,农村地区的乡和镇就都改成了人民公社,行政村改成了生产大队,大队下面还细分成几个生产队作为最基层的独立核算单位。 杏树洼大队隶属于刘庄公社,在尉县县城西南方大约有10公里的地方。而且幸运的是有一条柏油路,就从离村口两三百米的地方穿过,所以杏树洼大队的交通还算便利。 要知道我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那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之后的事情了。对于七十年代的农村来说,不通公路、交通不便是件很正常的事情! 当然,途径杏树洼的这条公路,肯定不是为改善沿线农村地区出行方便而特意修建的。它往西延伸的尽头,是离杏树洼五六公里外的老虎峪煤矿。 这是一个拥有上千煤矿工人,年产煤矿超过50万吨的省属大型国有煤矿企业。尉县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它的西边紧连着晋西省煤炭重镇平城,也就是后世闻名遐迩的晋西煤老板们的主要出处。 老虎峪没有专门的运煤铁路,所以出产的煤炭都需要通过公路往外运输。在载煤卡车日复一日的来回穿梭,杏树洼边上的这条柏油路也就被重车压的坑坑洼洼了。 不过坑坑洼洼的公路却给沿线的孩子们带来了不少的乐趣和惊喜。运煤车经过时因为颠簸,不时会从车斗里掉落出一些煤块。而这些散落的煤块可是村里孩子们的最爱,时不时会提个小破篮子沿着马路去搜寻。 如果能捡够一篮煤卖到五里路外刘庄公社的国营煤店里,差不多能换来几分钱。而孩子们用这几分钱,就可以去煤店隔壁的供销社食品柜台换回几颗糖吃。杜聿骑着自行车一路上,已经碰到了好几个这样忙着寻宝的孩子。 一月的尉县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除了东部处于太行山山区的两三个公社之外,尉县的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太行山山脉的西侧。因为缺少了高山的阻隔,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沿着蒙古高原,每年都可以一马平川的席卷整个尉县,最厉害时甚至可以把尉县的最低气温摁到零下二十五度。 比如像今天虽然看上去是个好天气,和煦的阳光洒满大地,但实际上你却感受不到几分暖意。室外的温度一直维持在零下三度左右,杜聿好不容易把车骑到村口时,感觉脸上的五官已经被冻掉了,似乎不属于自己了一样! 杏树洼大队是307厂为需要下乡的厂里子弟,专门联系的知青定点安置点。现在杏树洼大队接收的18个知青中,有15人都是来自于307厂,其中就包括两个月前刚来这里安家的杜聿。 按照往年惯例,应届高中生六月份毕业后,307厂知青办就开始进行知青下乡工作的动员。就算中间拖上一两个月,等到八月底也肯定能把工作落实到位。新知青下乡后刚好能赶上农村一年最重要的工作——秋收。 但去年刚好是个例外,从七月底的唐山大地震开始,包括307厂在内的整个中国,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根本没心思把精力放在知青下乡这件事上。结果杜聿他们一直拖到了十月底,才被匆匆送到杏树洼大队来插队。 每年过了十月,包括尉县在内的华北大部分地区完成秋收之后,就基本结束一年的主要农业生产,开始进入冬闲时节。但说是冬闲,其实一点也不闲!因为每到这个时候,县里和公社里趁着这个难得的农业生产空闲期,会开始组织一年一度的挖河修沟劳动。 大到横贯华夏大地的黄河、长江,小到没有名字的小河、小沟,全国各地每到冬天都会掀起一场“兴修水利、旱涝保收”的劳动大会战,大家把这戏称为“出河工”。 “出河工”可不轻松,绝对是一项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特别是县级以上部门组织的会战,那都是有严格的工期,实行军事化管理。各个单位都要领军令状,展开劳动竞赛,保证按时按质完成。而大家为了按时完成自己的进度,经常是天没亮就起床出工,一直干到半夜才下工。杜聿下乡后没赶上秋收,却刚好赶上了“出河工”! 结果他这个学生娃子体质差,一时没能适应高强度的劳动消耗,出河工的第三天夜里就发起了高烧。等其他人发现时,他已经高烧的都昏迷过去了,于是被紧急送往县里的人民医院…… 第002章 “红日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 这首当年由冼星海填词的革命歌曲,曾激励了无数华夏儿女为了民族自强,而抛头颅洒热血!悲壮的歌声飘出车窗外,仿佛一直回荡在巍巍太行的苍茫岁月之中。 杜聿驾驶着新买的suv一路飞驰,享受着属于他的说走就走的旅行。他此行的目的是去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赏坝上草原风光!他沿着京石高速南下,然后西转进入张石高速,但特意在进入太行山前下了高速,为的就是能走一走飞狐径这条上千年来,连接了华北平原与蒙古草原的燕赵通胡要道。 自从张石高速通车之后,从冀北省前往口外的车辆大都上了高速,让大致与高速平行的飞狐古道一下子变得车马稀少起来,越发有几分沧桑的味道! 现在的飞狐径经过整修,早已不似古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而成了宽敞、通畅的坦途。但望着公路两边百岭互连、壁陡崖峭,杜聿依旧涌上几分豪迈的气概! 因为车辆稀少,杜聿不知不觉中就把车速提了上来。前方是个s型弯道,他正准备脚踩刹车、慢速过弯,突然路边窜出来一个人影!杜聿下意识的猛打方向盘想要避让,结果汽车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反而一下子甩出了车道,猛烈地撞向了路边的一块岩石…… ※※※※※※※※※※※※※※※※※※※※ 在满眼土黄色的泥墙茅草屋中,村子最东头那栋青砖青砖青瓦的院子特别显眼。这就是杏树洼大队为知青们修建的知青之家。当然,其实看乡亲们自己住的房子,就能猜到杏树洼大队富裕到哪里去!知青之家之所以修的比较特别,还是因为307厂从中贴了不少钱。 按照党中央对知识青年们提出的“扎根农村干革命,安家落户炼红心”精神指示,要“扎根”首先要“安家”,要“安家”首先要有住房。 而在七十年代的农村,想要有一个能遮风避雨的住房并不是一件易事。以杏树洼大队为例,村里的泥墙茅草房大部分还是解放前就建好的老房子。大家饭都吃不饱,哪里有钱来修房子? 而上级对于建造知青安置房的政策是,集体为主、国家铺贴。其中关于补贴部分,每个省的标准都不一样。307厂子弟都是首都户口,所以执行的是首都标准,每个插队知青有300元的安置费。 这笔安置费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建房补贴100元,交由生产队掌握。 第二部分是购置农具和基本生活用品补贴80元。这部分也不是现钱,而是直接由供销社代发物资,包括木床、棉絮、被单、草席、蚊帐、锄头、扁担、蓑衣、马灯、锅碗瓢盆等,林林总总有十几样。 第三部分是生活补贴,每人每月发放10元生活费,以及45斤口粮,其中粗粮、细粮各半。但这部分补助只发放12个月,到了第二年就跟当地农民一样,吃饭靠挣工分了。 尉县农村建房子都是采用干打垒结构,先用石块砌出地基,再在地基上每侧各夹一块木板做框架,往里面填入用麦秸和黄泥和成的黏土,打垛成墙。然后在土墙上架起木制的大梁及檩条,钉上木椽铺上茅草。如果经济条件好的人家,还会在土墙两面贴上青砖,在茅草上盖一层青瓦。 但就算按照干打垒的标准来建房,每人100元的补贴也肯定是不够的。而杏树洼大队自身也才勉强达到温饱水平,自然也没能力拿钱来补贴知青们建房。最后还是知青们的父母——一部分307厂的职工们看不过眼,不停去厂领导家里堵门。于是307厂开了个党委会,同意补足建设知青之家所需的资金缺口,让知青子弟们安心扎根农村。 有了307厂的资金介入后,杏树洼大队的知青之家虽然还依旧采用干打垒结构,但仿造的是城里的平房样式。土墙的两边都贴了青砖,房顶的茅草上也盖上了青瓦。而最重要的是,厂里的领导们考虑到尉县冬天的恶劣条件,还一步到位帮知青们装上了土暖气。 这让他们一下子成了全县最幸福的一群人。能在七十年代就享受到集中供暖福利,别说是尉县居民,就算是在首都北京也还是属于凤毛麟角。要知道首都大片的胡同、大杂院,现在也依旧还停留在,用火炉子取暖的时代。至于杏树洼本地的农民,大土炕更是每家每户必备。在寒冷的冬季里,一家人坐在热炕头上唠唠嗑,是最生动的生活画卷。 杜聿推着自行车来到知青小舍的院口,院门开在西面,推门而入正前方坐东朝西的两间大房分别是伙房和知青们的活动。而南北两排各五间房子,则是知青们的宿舍。每间宿舍住两人,能住下20个知青。但如果人数超标,实际上每间房子挤三、四个,也能安排的开。 杜聿刚进门把自行车停好,南边靠门口的房间听到院子里的动静,走出一个人来。 “杜聿,你回来啦!病好了吗?”女孩笑着打趣道。女孩穿着一件土里土气的花格子棉袄,却难掩天生丽质。白嫩的皮肤,配上那双又大又水灵的眼睛,像是一位坠落人间的天使。 “陆瑾同志,我听你这语气不像是在关心战友啊!***教导我们,对战友要像春天一般温暖,你的温暖在哪里?”杜聿挑了挑眉,笑着反问道。 陆瑾有些讶然的瞟了他一眼,仿佛重新认识了他一般:“好你个杜聿,说话都开始一套一套了!你哪里听出我不是在关心你了?” “呵呵,看来是我理解错了,你是很关心我的!”杜聿故意在“关心”两个字上加重了声音,配合着挤眉弄眼,给人一种很暧昧的感觉。 “呸,你这个臭流氓!”陆瑾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扭头就准备回自己的房间。 不过她在进门前又回身说了一句:“你那个铺子已经被胡跃文给占了,原来和他睡一屋的周志奇上调到公社去了,现在就他俩原来那个房间还空着!” 杜聿目送陆瑾扭腰走回自己的屋里,嘴角不由露出一丝笑意。对于四十年后的人来说,七十年代是一个物质极端匮乏的艰苦年代。但相比于后世,这个没有那么多物欲横流的时代,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单纯、干净的年代。 没有人知道现在的杜聿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浑浑噩噩的十八岁少年,这副瘦弱的身体里已经住着一具来自四十年后的灵魂。知青之家里的其他人觉得他发个高烧就休息了一个多月,肯定是在家里偷懒,而实际上他实在重新定位和规划自己的人生。 一九七七,改革开放的时代大幕还未拉开,没有人能猜到接下来的四十年,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将会创造一场史无前例的发展奇迹!过去这一个多月,杜聿也曾有过惶恐与迷茫,但他每每想到自己有机会亲身参与伟大祖国的辉煌崛起,又不禁会激情澎湃! 当然,不过梦想多么远大,我们还是要脚踏实地!而杜聿现在的身份,还是一个刚刚病愈归来的插队知青!而且其他人还觉得他这“生病”得太久了,有逃避劳动的嫌疑,新手村初始声望有点低啊! 杜聿锁好自行车,解下绑在自行车后座上的大包袱,然后朝右手边最靠近门口的一间房子走去。 房间的门是虚掩着的,杜聿一推而入。屋里十分凌乱,他的床单被子都被胡乱的扔在床上,其他杂物也东一堆、西一堆,仿佛被人洗劫过一样。杜聿无奈的叹了口气,他先走到暖气片旁边,打开暖气阀门,然后开始整理房间。 在这个处处讲究集体主义的年代,对大部分人来说最怕的就是被其他人所排斥和孤立。杏树洼虽然是307厂的定点知青安置点,但落户在这里的知青并不全都是来自307厂。而胡跃文显然是其中比较倒霉的,因为与他合住的这位周志奇刚好不是307厂的,而是从w县县城安排下来的。 而且这位周志奇好巧不巧,还被上级任命为了杏树洼大队团支部书记。要知道杏树洼的绝大部分知青都是307厂出身,而领导青年工作的团支部书记偏偏不是307厂的人。他的工作有多难开展也就可想而知了。 要知道307厂虽然坐落于太行山的山沟里,但他毕竟是首都来的企业啊!307厂出身的知青可不比其他土包子,哪个每年不得回祖国的心脏——北京探一两次亲,人家的眼界可高着呢! 所以县城出身的周志奇能镇得住乡下的小青年,却没法让307厂的这群人买账。而周志奇也很明白自己的处境,他干脆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团结杏树洼本地的青年上面。 这样一来,与他做舍友的胡跃文处境就十分尴尬。在其他307厂子弟看来,他有告密做叛徒的风险,日常活动中不自觉就开始疏远他。而在周志奇看来,他又是307厂小团体派来监视自己的。 于是,胡跃文可谓是里外不是人,两头不讨好!这次刚好趁着周志奇调离杏树洼大队,而杜聿又生病不在的机会,胡跃文赶紧抢了杜聿的室友。免得以后再来一个不是307厂的舍友,他又要被再次孤立! 第003章 对于胡跃文的这点小心思,杜聿并不以为意。他可是巴不得自己一个人住单间,这样至少可以有点私人空间。至于他会不会被其他人隐隐孤立的问题,杜聿相信自己很快就能扭转局面! 杜聿还在继续整理自己的房间,房门突然被人推开,一个高大的身影从门外走进来。 “梁队长,你怎么来了?”杜聿抬头一看,认出是第二生产队的队长梁大材。 “身子骨好了吧?我看院子里停着你的自行车,就知道你回来了,大队长叫我来通知你去开会!”梁大材看上去四十来岁,身材健壮,说话声音很响亮。 “好的,我这就去!”杜聿也没有多问,仿佛早知道对方要来一般,放下手中的事,就跟梁大材一起出门。 杏树洼大队的议事公房就在知青小舍的对面,杜聿走进屋子时,屋子里面已经站了不少人!整个议事房还是比较宽敞的,原本里侧靠墙边砌了个大土炕,但一个炕子显然坐不下十来个人。 还好房子里还有个铸铁炉,里面烧着煤火,让整间屋子里都暖洋洋的,大家就算不上炕也不会感觉到冷。铁炉上面还放着一把水壶,壶口冒着白花花的热气,还发出“呜呜”的响声,水已经烧开了。 “大家都各自找凳子坐吧!”炕上盘靠在墙边,一口一口抽着旱烟的老人说了一句,他就是杏树洼大队的老支书梁有福。 老书记从解放后就一直担任杏树洼大队的村支书,一晃都快要三十年了,在村里的威信很高。他一发话,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各自找地方坐下准备开会。 看到大家都落座了,坐在老书记旁边的副书记兼大队长梁大树开口说话了:“今天通知各位小队长来开会,是向大家传达大队党支部刚刚开会做出的决定!咱们杏树洼大队要积极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来服务广大基层社员的相关精神,决定自筹资金购买两台12马力的手扶拖拉机!” 梁大树的话音刚落,议事房里如同落下了一个炸弹一般,“砰”的一下就都议论开了。杏树洼大队在尉县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情况,靠着流过村西头的一条小河,整个大队将近一半的农田能勉强能达到水浇田的标准。但尉县在整个冀北省里原本就属于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所以杏树洼的粮食产量也就不可能高到哪里去。 杏树洼大队每年的产出仅够保证温饱,如果遇上年景不好,经常还要去吃国家的返销粮。这样一个几乎没什么积余的大队,突然说要自己筹资买拖拉机,还一口气就买两台,这对刚刚被叫来开会的几个小队长来说,无疑是放了一颗大卫星! 杏树洼大队辖下有五个生产队,相比于五个满脸难以置信表情的小队长们来说,包括书记、副书记在内的大队党支部几位支委,脸上的表情就很平静。大队里面对大事起真正主导决定作用的是党支部,杜聿对在座的几位支委都不陌生。 支部书记梁有福的权威无疑最大,一般他拍板决定的事情其他人很少会有反对。副书记梁大树兼任大队队长,是村里的二把手,主抓下面各个生产队的农业生产。剩下的三名支委中,梁文化是大队会计,负责财务账目;梁永明是治保主任兼民兵连长,负责保一方平安;蔡爱花是妇女队长,妇女也能顶半边天! 大队党支部做出的决定,各个生产队队长们肯定没有权利反驳,但这并不影响大家讨论的积极性。买拖拉机到底值不值?毕竟每个生产队都养了不少牲口,牛、驴、骡子都能耕地拉车。买拖拉机的钱从哪里来?如果让每家每户平均凑的话,肯定会引来社员们强烈的反对,大家手里都没什么闲钱! “嗒—!嗒—!嗒—!” 梁有福用烟袋杆在桌子上敲了几下,原来讨论的热火朝天的众人一下子都安静了下来,这就是老支书的权威。 “我刚刚听几位队长们在下面讨论,大家没想通的问题很多!虽然大队党支部做出的决定要坚决执行,但我也不会让你们揣着糊涂出门,说我梁有福不听社员的意见搞一言堂! 首先第一点,买拖拉机的钱从哪里来?你们不用瞎担心,我梁有福不是周扒皮,不会上社员家里去牵猪、扛粮食,逼大家交钱!买拖拉机的钱就从大队卖煤的账目上走! 在这里,我还要通知大家一个好消息,307厂的杜厂长几天前叫我去喝了杯茶,他听闻咱们杏树洼大队想要购买拖拉机的想法,非常的支持!所以307厂党委会经过研究后已经做出决定,今年冬天在原计划从我们大队采购400吨煤炭的基础上,再增加采购600吨煤炭! 所以从明天开始,咱们后山的煤矿就要重新开采起来,争取在年前完成300吨任务。剩余的300吨任务,等过完春节,赶在元宵前完成!大家回去后就通知到各家各户,愿意下矿挖煤的社员可以立刻报名,下矿一个工记12分!” 梁有福说到这里,下面又有了“嗡嗡”的讨论声。 杏树洼离省属国营大煤矿——老虎峪煤矿的直线距离只有五六公里,实际上属于老虎峪煤矿的开采矿区范围之内。早在六十年代初,省里面的勘探队就在杏树洼周边地区,进行过详细的地质勘探。 只可惜勘探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杏树洼附近的确有煤藏存在,但矿藏规模过小,没有大规模开采的价值。根据省勘探队得出的结论,杏树洼周边煤田实际可采煤储量只有200到250万吨左右。 如果按一口矿井年产能50万吨计算,杏树洼煤田只能保证开采4到5年。而一座大型煤矿建设成本巨大,建成后至少要保持四、五十年的开采,也就是说煤炭储量至少要有几千万吨才有投资的意义! 实际上老虎峪煤矿的二号矿井选址,最终落槌在刘庄公社往西1.5公里的老坟山附近。根据勘探结果,老坟山煤田的可采储量高达上亿吨。而实际上设计年产量120万吨的老坟山煤矿,早在去年年初就已经破土动工,原计划将在明年十月投产! 杏树洼煤田虽然储量不高,但它却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那就是埋藏深度很浅,可以直接采用平硐开采。所谓平硐就是在山脚,往山里打一条平行地面的矿道,就能直通煤层往外运煤了。 这种开采方式相比于斜井、立井开采,不但技术上最简单,而且经济上最便宜。能够进行平硐开采的唯一前提条件,就是要求煤田埋藏深度要平行甚至高于地面,但实际上大部分煤矿却是深埋在地底。 时间很快来到了六十年代末,那几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整个国家都处在一种非常混乱的状态。冀北省的煤炭行业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一时间出现了煤炭供应短缺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有资金、有能力的单位纷纷自己去产煤区挖煤,来保证自己部门内部的煤炭需求。 冀北省粮食厅不知怎么得就看上了杏树洼煤矿,于是投资十几万资金建成了一条能够年产5000吨的平硐矿道。不过粮食厅在杏树洼开发的煤矿只运营来了三、四年的时间,就在上面政策的要求下关停了。 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小煤矿,各种安全指标远逊于国营大矿,更容易发生各种安全事故。另一方面也因为当时国家秩序重新恢复稳定,各大国营煤矿基本恢复计划产能,基本能满足国内生产生活的需要。 杏树洼煤矿虽然最终被关停了,但包括采煤矿道在内的大部分设施,却都完好无损的保留了下来。所以每到农闲时节,杏树洼大队就会组织社员下矿开采煤矿。挖出来的煤除了满足各家各户生活用煤之外,多余的部分还能往外卖,作为整个大队除了卖粮之外最重要的现金收入来源。 当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煤炭的供销有着严格的控制,并不是你想卖就能卖的出去的。特别是像杏树洼大队这种不在国家计划之内的社队办小煤窑,经常遇到销售无门的窘境。 大凡需要采购煤炭的单位,采购员出门前需要拿到本地煤炭工业局的批条,然后找到煤炭供应地的煤炭工业局,由他们统一出面组织协调由哪个矿区对口供应。 而为了便于各个单位提前制定计划,上到中央下到省市县各级政府,早在头一年的年底就会开始组织第二年的订货会。比如冀北省作为煤炭供应省,每年年底都会编制第二年的煤炭开采计划。冀北省的煤炭在满足本身需求之后,会在中央的统一安排下,对口供应其他缺煤省份,通常是临近的京津地区和鲁东省。 从整个国家宏观层面看,每年的煤炭消费增长速度都高于煤炭供应增长速度,这就导致全国的煤炭供求形势一直很紧张。但是这并不影响像杏树洼煤矿这样的小煤矿卖煤无门,这也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最大弊端——过于僵硬! 第004章 国家对与社队办小煤窑的定位,一直就是供应本地区生活用煤!而负责城乡居民生活用煤的部门叫做煤建公司。它和供销社、五交化公司、百货公司一样都隶属于商业系统,而非工业系统。 煤建公司以及它下属的各个国营煤店,他们的首要职能是卖煤,而不是收购煤炭。特别是在尉县这种煤炭供应原本就非常充足的产煤地区,煤建公司与其自己去零散的收煤,哪有直接从国营煤矿拉煤来得方便、高效。 所以只有当煤炭的销量超出计划,国营煤矿供应的指标不够用时,煤建公司才有大力收煤的动力。别看尉县煤建公司在刘庄公社就有一个国营煤店,也负责煤炭收购业务,但杏树洼大队真的想要把挖出来的煤卖到那里,却是千难万难。除了要遭遇降等、压价等各种刁难之外,最常见的就是直接拒收! 当初307厂之所以把定点知青安置点选在杏树洼大队,其实也正是看出了杏树洼大队有煤难卖的窘境。307厂却是个缺煤的单位,整个厂六七百名职工每月烧菜做饭的生活用煤,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更何况到了冬季,工厂为了保证生产安全,后还需要在整个厂区保证供暖。否则以尉县动辄零下十几、二十几度的低温,不但各种管道容易损坏,金属触碰到皮肤更是容易冻伤,要知道307厂生产的可是五三式82毫米迫击炮! 总的来说,307厂每年的煤炭消耗,只需漏点缝隙出来,就足够让杏树洼大队把去插队的本厂子弟,当成菩萨供起来! 而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307厂只是同意每年从杏树洼大队采购400吨煤炭,就让这里成了307厂的定点知青安置点。307厂的子弟们在这里插队,各种事情只要不太过分出格,大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眼糊弄过去了。 否则像杜宇这样,发烧一次就一个多月不见人,如果遇上爱较真的生产队,早就告到公社里去了。毕竟就算你人没来参加劳动,生产队到了年底照旧要分你基本口粮,相当于被你白白占了便宜。 而这次307厂之所以突然决定,从杏树洼大队增加采购600吨煤炭,其实也是杜聿想出的鬼主意。老书记梁有福口中请他喝茶的那位杜厂长,正是杜聿的父亲杜存志。杜存志现在的职务是307厂的厂长兼副书记,是厂里面仅次于党高官的二把手。 307厂每年消耗的大量煤炭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职工生活用煤,另一部分是厂区供暖用煤。原先最早307厂的煤炭全部都是从老虎峪煤矿采购,但后来把其中一部分的订单交给了杏树洼大队。 由杏树洼大队提供的这部分煤炭,307厂主要用来满足职工的生活用煤。因为生活用煤基本上对质量没有任何硬性要求,各种煤源粉碎后和黏土按比例混合,通过制煤球机都能制造出大小一样的煤球。这其中的差别无非就是能不能耐烧的久一些,这点小瑕疵可谓是无伤大雅。 而用于供暖锅炉的煤炭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不是什么煤炭都能烧的。因为许多锅炉的燃烧设备,在设计之初就是根据特定的煤种来计算设计的。煤炭的挥发分、灰分、水分、发热量等指标,都会直接影响到锅炉的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 比如煤炭的灰分首先会对煤炭的燃烧造成影响,灰分高会使火焰传播速度减慢,燃点推迟,燃烧温度下降,燃烧稳定性变差,甚至造成灭火。与此同时灰分过高.还容易加剧锅炉的磨损,缩短设备使用寿命。 老虎峪煤矿出产的煤炭,各项指标符合307厂使用的锅炉的设计指标。所以工厂之前从未考虑过,用杏树洼的煤炭来代替老虎峪煤矿的煤炭作为取暖锅炉用煤。 但杜聿作为一个重生者,可不想回到杏树洼大队后,继续从事大体力的农活劳动。所以他特地说服自己父亲,拿杏树洼的煤炭样品去进行了专业的数据检测。检测的结果显示,杏树洼的煤炭各项指标,同样完全能满足307厂供暖锅炉的设计要求。 这才有了307厂接下来向杏树洼大队提出增加采购煤炭的事情,因为这是杜聿为自己争取利益的筹码。相比于下地劳动,拖拉机手在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绝对算得上是最高大上的职业之一。 当然,相当拖拉机手的前提,至少要有拖拉机。而杏树洼大队并不是很富裕的大队,并没有能力购买拖拉机,那就干脆让307厂来垫付这笔钱好了。 当然,杜聿并不是那种损公肥私的人,不然他父亲那关就肯定过不去。307厂不可能平白无故就拿出一笔钱来,需要杏树洼大队用煤炭来换。而在煤炭质量差不多的情况下,从杏树洼大队多买煤,对307厂来说绝对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因为它如果从老虎峪煤矿采购煤矿,不但需要按23元每吨的统一调拨价,还需要去煤矿经销科各种陪笑脸。而如果这批煤炭转而从杏树洼大队采购,307厂瞬间就从弱势方变成了强势方,可以压一压价。 要知道杜存志与梁有福最终达成的采购价格只有每吨18元,相当于一次性为307厂节约了3000元采购资金。而杏树洼大队自认为也没亏,因为大队之前与307厂达成的采购价只有每吨14元,这次相当于每吨价格上涨了4元。 当然,307厂之所以愿意提高采购价,肯定也是有原因的。这批锅炉供暖用煤对煤品的要求会更高,需要杏树洼大队在出售前进行更严格的筛选。不但要仔细排除掉混杂在煤炭中的矸石废料,还有保持煤块大小基本一致。 不管怎么样,对杏树洼大队来说,只要能卖出去煤,就是大喜事一件!按每吨煤18元计算,600吨煤就是10800元。就算这笔钱转手就要用来购买拖拉机,但肯定还会有不少剩余,足可以让整个杏树洼大队今年过一个好年! 第005章 梁有福书记在提到307厂的杜厂长时,坐在角落里的梁大材不由瞥了眼自己旁边的杜聿。他和大队书记梁大树是堂兄弟,早就从梁大树那里打听来杜聿的底细。 梁大材之前还在疑惑,大队干部开会为什么要叫上杜聿这小子,现在他算一下子明白过来了!而心思活络的人,自然不只有梁大材一个,杜聿已经发现有好几道目光停留在自己身上。但他依旧目不斜视,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 梁有福老书记依旧在讲话:“咱们大队今年的粮食产量算得上是大丰收,比去年秋天足足多了三成!但从整个公社的情况来看,咱们大队依旧算不上最拔尖。刘庄公社今年的卖粮红旗队是秦家堡大队,县里面奖励他们一台拖拉机的购买指标! 不过他们秦家堡的社员们嫌买‘铁牛’太费钱,觉得还不如用牲口划算,干脆连拖拉机手培训都没有派人去报名,看样子是要放弃这个名额了!我昨天特意去和秦家堡大队的书记商量过了,既然他们用不上买拖拉机的指标,那就干脆转给我们大队!我们也不会让他们秦家堡吃亏,用5万斤煤来换! 还有暖泉公社的郑家湾大队,他们的那台拖拉机指标也被我给要过来了!郑家湾和咱们杏树洼一样,也有自己的小煤矿,所以并不缺煤!我和他们的书记说好了,就用两张自行车票加两张缝纫机票换一台拖拉机的指标! 所以各位队长们回去之后,还有一个通知要传达到位,咱们杏树洼大队不管是谁,只要能上交两张自行车票或者缝纫机票,我就给他留一个拖拉机手的名额!” 一般来说,生产队购买一台拖拉机,都会送两个拖拉机手去培训。这样在农忙时节可以人停机不停,不间断的轮流作业。所以杏树洼大队如果真的要买两台拖拉机,就会有四个拖拉机手的名额。 这下在座的众人一下子就思量开了,杜聿看样子是当仁不让的要占据其中一个名额。而刚才老书记又发话了,两张票就能换一个名额,这就又刨去了两个名额。还剩最后一个名额,看来争抢肯定会很激烈! 梁有福书记的话音刚落,大队长梁大树又接上了话:“刚才书记讲的几点通知,各位队长回去后要第一时间传达到位!在这里我补充几点,首先是拖拉机手的推选问题!刚刚书记也提过了,只要上交两张票,甭管是自行车票还是缝纫机票,就能当拖拉机手! 至于剩下的两个名额,各位队长回去后组织全体社员开会,每个生产队都推荐一个优秀代表出来。等下次开会时,我们把所有候选人放在一起投票,得票数多的两个人自动成为拖拉机手! 按照县里面的政策,只有每个公社的售粮红旗队才有购买拖拉机的指标。咱们杏树洼大队原本是轮不到的,书记费了好大力气才淘换来两台拖拉机的指标!但县里面培训拖拉机手的学习班已经结业了,咱们同样没资格报名! 还好生产二队的杜聿同志,在病休期间不忘提高自己,自费报名参加了县里的拖拉机手培训!他这次回来后也乐于发扬‘传帮带’精神,准备为咱们大队再带四个徒弟出来!下面我们请杜聿同志讲个话!” 梁大树说着微笑着朝杜聿点了点头,让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杜聿也没有怯场,站起身礼貌地朝大家鞠了个躬,然后用不疾不徐的语气开口说道:“刚才大队长说我要带徒弟了,我还真愧不敢当!在这里我要先给梁连长道个歉,之前我在‘出河工’时的表现,给整个杏树洼大队丢了脸、拖了后腿!” 他说着又朝民兵连长梁永明的方向鞠了个躬,当时杏树洼大队带队去参加“出河工”任务的负责人正是梁永明。对方笑着朝他摆了摆手,表示自己并没有介意。 于是杜聿又继续说道:“我的体质差,干农活、卖力气比不上大队里的其他壮小伙,这是客观事实!所以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时就在想,作为生产二队的一分子,自己应该怎样取长补短,坚决做到不拖集体后腿,为二队粮食丰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后来我就发现自己虽然下地干活不行,但至少脑子还不算太笨,不如干脆去学门技术。这时刚好县里的农机局组织拖拉机手培训班,许多不准备买拖拉机的大队都放弃了报名,以至于培训班没招满人。 我听到消息后立刻去询问农机局的领导,能不能允许我自费报名学门技术,能下乡更号的为广大社员服务!就这样,我这个编外人员挤进了拖拉机手培训班! 刚刚我听大家在讨论时都有些担心花大价钱买拖拉机划不划算的问题,否则为什么那么多先进红旗队都不愿意买?这个问题我之前没事的时候特意算了一下,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说,绝对是非常划算的! 咱们买拖拉机除了农忙时下田翻地之外,大部分时间其实可以用来跑运输,就像各个生产队赶大车的车把式一样!而三头骡的大马车也就能拉个2000斤,而12匹的手扶拖拉机能轻松运个3000斤。速度上就更不用说了,拖拉机的速度至少是骡马的两三倍。各方面情况加总起来,一台手扶拖拉机差不多抵得上4辆三套马车。 而从运费上来算,咱们大队的车把式从县城粮库运2000斤粮食,15公里的距离,来回一趟的运费是3元,相当于每吨每公里的运费为0.2元!骡车一天最多跑两趟,而拖拉机差不多两个小时就能跑一趟,一天能跑五趟! 每趟运3000斤,一趟的运费是4.5元,一天就能赚22.5元。刨去柴油成本7.5元左右,每天的毛利润能有15元!如果按一个月出工30天,一年出工10个月计算,全年的毛利润能达到4500元!而农机公司12匹的拖拉机加1.5吨的拖车,总售价也才3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