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当老师》 第0001章 孤独的旅程 第0001章孤独的旅程 远处苍山如黛,层林尽染。近处小溪潺潺,鸟语花香。 虽然置身在这样一个风景美如画的地方,但是李启一点儿都开心不起来。 三天来,他的脚都磨破秃噜皮了,始终没有走出这片大山。 这一望无际的群山,连绵起伏,层峦叠嶂,似乎永无尽头。 诚然,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 小溪边,李启蹲了下来。 低头看了一眼清澈见底的溪水,一条鱼儿游过,他伸手抓的时候,那鱼儿却猛的一个转身,抓空了。 那鱼儿好像一点都不怕人,也仿佛在向他示威般的吐着泡泡,似在嘲笑他的无能,也似乎在向他挑衅。 哇呀呀!士可杀不可辱,不把此鱼入腹,难以消解某心头之恨。 他猛然间抡起手中的木棒,狠狠地向那吐泡泡的鱼儿砸了过去。 水花四溅!砰然作响。 呃......好吧,就当刚才什么都没说...... 鱼没打到,连唯一的那根护身加拐杖的木棒,也断为数截,静静的漂浮在水面上。 他搞的很狼狈,溅了一身的水,冰凉冰凉的,很是让他体验了一把冰山雪融水的滋味。 李启一屁股坐在地上,愤愤的把手中剩余不足二十厘米的残缺木棒扔到水中,溅起无数浪花。 “老天爷,你究竟要干什么?” 痛苦的嘶吼过后,李启无力的靠在后面的石头上,大口大口的喘着气。 泪水无声的滑落下来,流过脸颊,痒痒的,流进嘴里,咸咸的! 他内心中刚升起一抹绝望,就有无穷无尽的绝望潮水般的涌来! 李启可以指着太阳发誓,此生以来,他从没有如此的绝望过。 哪怕是当初他感情破裂,生意失败,最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没有如此这般的绝望感觉。 孤独,对,是孤独带来的绝望。 内心的孤独才是让人绝望的毒药...... 连日来,连个鬼影子都见不到,这就是诱因。 想来真是讽刺,三天前,他还意气风发众星捧月一般的,参加翼装飞行比赛。 当他从山巅纵身一跃之际,还听到无数人的叫好赞美之声。 可是随即他就感觉身子被一股巨大的气旋裹挟,动弹不得,然后眼前一黑就失去了知觉。 等醒来的时候,就置身在这无尽的大山之中。 所以,人真的是不能嘚瑟的,尤其是在得意的时候,因为失意这个无耻的小人就隐藏在其后。 一旦被惊醒,就会张开血盆大口,露出锋利的獠牙,把你吞噬一空...... 不知过了多久,李启感觉身体恢复了些许。 慢慢起身,来到小溪边,掬起一捧水大口的喝了起来。 冰凉的水入腹,激起身上鸡皮疙瘩无数。 突然,他看着水面愣住了,水波荡漾中,呈现在水中的倒影是一个衣衫褴褛,形如乞丐的人。 才三天时间,自己就已经变成这幅德行了。 还怎么好意思再吹嘘自己是旅行达人? 曾经的荒野求生节目是他的最爱,可是却发现,事到临头能够记起来用的上的真是微乎其微。 地形、地貌、气候、植被都不同,想要生搬硬套做到如电视节目中的一样,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他脱下被丛林横生的枝节挂的破碎不堪的衣服,蘸着水清洗了一下身体。 真是有点不敢相信,本已是大腹便便中年油腻大叔形象的他,现在连腹肌都出来了,貌似这是他在十七八岁年纪,吹着口哨,在街边泡妞时候才有的事情。 记忆太久远了......久远到只能用追忆来缅怀。 可是......这怎么可能? 待水面涟漪散去,他惊喜的摸着自己英俊显瘦的脸颊,不敢置信的骂了一句:“狗日的老天爷,这玩笑开大了。” 十八岁,人生最难得的青春,老子回来了。 这种只有在影视剧、小说中才有的狗血剧情也能被他遇到,只能说老天爷对他还是很偏爱的。 世上有很多人都曾经幻想过,假如人生重来一次的话,会怎么怎么样。 可那也只不过是幻想而已...... 他则不同,是别人‘而已’后面的剧情——梦想成真。 李启欣喜若狂起来,“发了,老子要发了。” 他的发财大计是这样的:带那些年老色衰、人老珠黄的贵夫人; 面对青春靓丽的新生代美女,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成功老男人; 再或者满身赘肉又不想运动减肥的阔佬、阔太们。 在他跳下去的山巅义无反顾的跳下去,重新回到十八岁。 这要是真能实现的话,就算是收费贵一些,他们也会打破头争先恐后的跳。 那样的话,数钱数到手抽筋,根本就不再是梦。 不过,这个念头就在升起的一瞬间,他的心就先凉了半截。 还是先想一下自己如何活着出去吧,否则无论理想如何丰满,在骨感的现实面前,还是不堪一击的。 李启回头望着来时路,又看了看前面永无尽头的山脉,心碎了一地。 幸好不是蛋碎了一地,不过这事情真操蛋,让人很是蛋疼欲裂。 重回十八岁的欣喜,冲淡了他内心的绝望。 清洗完身体后,李启清点了一下随身携带的工具。 一个指南针,一个万次摩擦打火棒,一个急救包,一个水壶,两块高热量的巧克力棒,还有一把瑞士军刀。 他咬咬牙,拆开一块放进嘴里咀嚼起来。 三天来,他始终坚持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浪费的原则,可是现在他顾不了那么多了。 权当是给十八岁的身体一个献礼了。 入口馨香丝滑,瞬间感觉能量爆棚,当然这是心理因素在作怪。 逆境中,一旦心中生起了希望,那什么都不是事。 好像有一种一览众山小,一切尽在自己脚下的雄壮感,在胸中激荡着。 水壶罐满了清冽的雪山融水,李启拿起指南针,重新辨别了一下方向,迈开了步伐。 心中有希望,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动力。 李启就像是一台启动了马达的发动机,一旦运行不到油尽就不会停转。 七天过去了,他披荆斩棘,除了有限的睡眠之外都在赶路。 在此过程中,他用削尖了的树枝,在丛林里插死过一只兔子,水潭中插死过四条鱼,外加五只青蛙和一条蛇。 甚至还掏了三个鸟窝,一个松鼠的窝,所获得的东西全部进了他的肚子。 人在饥饿的时候,为了活着,有时候真的是能达到心理忍受能力的极限的。 就比如那条黑花蛇来说,在平时别说是吃了,就是看到他都能吓的退避三舍。 可是在饥饿的情况下,他抡起手中削尖了的木棍解决了它,用瑞士军刀剥下蛇皮,生吞了蛇胆,烤熟了蛇肉,吃的狼吞虎咽。 这简直不敢回过头去想...... 李启抬头看了一眼毒辣辣的太阳,晃了晃水壶,里面的水早就喝光了,都一天没补充水分了。 人可以几天不吃东西,可是不能连续几天不喝水,这是人的身体先天条件决定的。 他添了一下干裂的嘴唇,妈的,连唾液都没了。 停下来解开裤带努力了一会儿,很是让人失望,一滴液体都没挤出来。 真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了吗? 连自给自足都做不到了,身体水分缺失的太严重了。 加之大量体力的消耗,李启眼前一花,身子晃了晃,他有些吃不消了。 旁边是一块凸起的石头,他一屁股坐了上去。 脑袋有些昏沉沉的,眼前金星乱冒,好像无数的小星星在比赛舞蹈似的,在他面前蹦来跳去。 “老子难道要命丧于此吗?可惜了老子十八岁的青春。” 就在李启昏昏欲睡之际,远处突然传来犬吠之声, “汪汪,汪汪......” 李启的身子好像是装了弹簧一般,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 一开始他还以为听错了,或者是出现幻听了,可是犬吠之声再次传来。 “汪汪......汪汪......” 哈哈!没错,是狗叫,而且是中华田园犬,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对这声音简直不要太熟悉。 得救了!老子得救了! 这可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呐! 有狗的地方,肯定有人。 有人了,那还用说吗? 就说他娘的老天爷,不会白白让他重活一次十八岁的,不然的话也太糟践青春了。 李启现在浑身充满了力量,冲着狗叫的方向,撒丫子狂奔了过去。 他也顾不得脚疼了,只是一味的向前跑。 跌跌撞撞的穿过一片丛林后,眼前豁然开朗起来。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直通山脚下。 此刻日头正当午,正是用餐时间。 袅袅炊烟随着山间空气上浮,映入他的眼帘。 炊烟升起处,是一片草顶房组成的村落。 几条狗在田间地头正在嬉戏,不时汪汪的叫着。 李启眼眶湿润了,一下子跪坐在尘埃里,喜极而泣起来。 终于见到人烟了,终于要结束这地狱一般的日子了。 回首这十天,简直不堪想象,他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 平息了一下心绪,收拾了一下自己,回头望了一眼身后,毅然决然的头都不回一下,向着村落走去...... 第0002章一去竟千年 茅屋草舍,篱笆院墙,竹子院门。 庭院内靠篱笆处几畦绿油油的青菜,长势喜人。 两只肥大的芦花鸡游走在菜畦中,不时低头啄食着菜青虫,嘴里还发出咕咕的声响。 紧挨着菜畦的是一个用青砖砌成的井台,上面架着歪把的辘轳。 水,有水了。 李启想要开口叫一下此间主人,可是嗓子眼里干涩疼痛的厉害。 嘴巴张了又张,最终一个字都没吐出来。 草舍的房门一开,一个年约二八的妙龄女子,手里端着笸箩出现在他的视野中。 淡蓝色的汉服衫子,把曼妙的身子包裹的很严实。 发髻上插着一朵淡黄色的野山菊,显得很是俏皮。 女子的肤色呈现小麦色,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 李启和她看了个对眼,那女子‘啊’的惊呼一声,手中的笸箩掉在地上,针头线脑散落一地。 “你是人是鬼?”顺手把身后墙边的扁担操在手里,横在胸前。 李启很想跟她解释一番,可奈何干渴的喉咙很不争气,张嘴半天始终无声。 情急之下,脑子嗡了一下,他再也支撑不住,身体晃了晃,倒在尘埃中。 ~~ ~~ 等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西斜的日光,透过窗棂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很是受用。 恢复知觉的李启,慢慢的张开了眼。 他置身在一张竹床上,身上盖着一条薄薄的被子,感触之下,绝对是手工织就的麻布。 这年头纯手工制品在市场上可是很抢手的。 虽不是丝绸锦缎,但胜在干净,而且有一股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闻之若醉。 房间里的陈设很简单,只不过一床、一桌、一椅罢了。 不过却透着一种古朴的感觉,跟他之前旅游时参观的民俗馆看到的古人居所布置的差不多。 屋子里收拾的很干净,一看主人就是个讲究人。 窗台上摆放着一盆开的正艳的野山菊,吸引了李启的目光。 讲究人、爱菊、喜田园农家风格,此间主人好雅兴。 说实话,他也非常留恋山水田园的生活,可奈何生活所迫,不得不为碎银几两,涌进钢铁丛林的都市讨生活。 在他思绪飘飞之际,门帘一挑,先前所见的蓝衫女子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野菜粥走了进来。 “公子醒了?吃点粥吧。” 搞的还挺文绉绉的! “这是哪里?今天是几号?”他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 女子诧异,柳眉一挑。 “这里是泸州府古城县治下的乌蛮村,今是大宋景德元年八月十八日。”女子有点疑惑不解的看着他,一口气道出。 啥玩意?真到古代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一跃竟千年,穿越时空来到了大宋真宗年间。 这惊喜来的未免太大了。 要知道这个年代,可是士大夫的黄金时期。以自己的能力,混入士大夫阶层应该不成问题。 北宋王朝的太祖皇帝赵大当年可是许下过宏愿,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于是名人辈出...... 可以畅想一下,如果有可能的话,跟寇老西儿纵论一下朝堂风云; 跟杨家将跃马边关,顺便见识一下传闻中的杨门女将; 跟范仲淹畅谈文学,交流一下写岳阳楼记的心得,哦,估计这个时候他还没入仕呢; 跟老包,呃......这个时候老包估计还年幼,应该叫小包,那就算了吧...... 如果再有可能的话,跟赵三盘足论道一番...... 这该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简直是不敢往下想了...... 赵三这哥们虽然沉迷修道封禅,可是他的确也算是个有作为的君王。 再他的治下,大宋的经济民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还有,他的那首劝学诗着实写的不赖: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小时候,老师没少用赵三的这首诗教导他好好的读书。 李启的眼里放射着精光,直勾勾的盯着蓝衫女子,他的思绪早就飘飞到大宋京师开封府,在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中畅游了。 女子被李启炽热的目光盯得俏脸一红,低下头去,随口说了一句:“呆子。” 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恰逢其时的出现在了屋里,“呆子?原来他是个呆子呀! 怪不得弄的跟叫花子似的,真是可怜呢。 阿蛮姐姐,咱们收留他好不好?” “阿卓,你不是去学堂了吗?怎么这么早回来?” 原来这女子叫阿蛮,这小男孩是他的弟弟叫阿卓,小家伙还是个热心肠的良善之人。 试想一下,能够收留一个陌生人,而且这个陌生人还是个呆子乞丐,这心肠能坏的了吗? 李启被这对姐弟感动到了。 他尽量的让笑容不那么尴尬,沙哑着嗓子道:“阿卓,我不是呆子,我叫李启,是来自......” 他想说是来自二十一世纪,可是转念一想,还是算了吧。 穿越时空这种事情,很难说他们会相信。 就算是相信,也只能相信自己是个满嘴胡话彻头彻尾的呆子。 于是接着说到,“我来自大山深处,从小跟师傅在一起生活,前阵子师傅病故。 我孤身一人,就想看一看师傅给我讲述的外面世界,好奇心驱使下我就走出来了。 没想到,一出大山就遇到你们了。”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李启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阿蛮眼圈一红,“原来也是个苦命人,如果你不嫌弃的话,就先在这里安顿下来,修养一阵子。 等身体修养好了,你还想去看外面的世界的话,我可以让桑爷爷派人把你送到古城县。 到那个时候,你就来去自由了,那里水陆交通都很发达,就算是你想要去京师都不成问题。” 李启沉思了一下,这样也好,这十几天的疯狂赶路,现在他的身体透支的厉害。 就是现在躺在床上,呼吸都有痛感。 双腿都麻木了,脚也磨的血呼哧啦没一处好地方。 “那就多谢阿蛮姑娘了,大恩不言谢,如果有需要我帮你们的地方,尽管开口。” 阿蛮看了一眼虚弱的李启,“不用了,你还是先把身体养好再说吧。” “好香的野菜粥,姐我饿了。” 小家伙阿卓眼巴巴的盯着放在李启床头的那碗粥。 “姐蒸的有窝头。” “不嘛,我要吃粥,都好久没吃了。” “阿卓听话,野菜大米粥是给客人喝的。” 说着,她眼神凌厉了起来,话锋一转:“对了,还没到放学的时候,你怎么就回来了?” 果然,这一下子,戳到了小家伙阿卓的痛处。 他瞬间低下头去,支支吾吾起来...... 第0003章 乌蛮姐弟 李启真的被眼前的这对姐弟给感动到了。 给自己做了大米野菜粥,可是她们自己吃窝头。 不要把他们的窝头想象成现代饭店出品的,那种软糯馨香的口味。 用脚趾头也能想的出,古代一个偏僻的穷乡僻壤之地生活的人,他们的口粮会是什么样的。 不说难以下咽也差不多了。 对待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都能够如此的诚心以待。 就以她们姐弟二人这种极具正能量的事迹,绝对可以登陆央视感动中国了。 此刻,小家伙阿卓啜泣起来,眼泪滴滴答答的滚落尘埃,小手不断的抹着眼睛。 “说,为什么逃学?你知道不知道,爹娘临死前嘱咐我要好好的把你养大成人。 姐姐为了你能够入学堂读书,让你将来有出息,可以光宗耀祖。 为了给你挣够学费,给人家做女红赚钱,我省吃俭用的供养你, 可是你却逃学......” 姐姐阿蛮此刻情绪激动的已经不能自已,顺手操起放在桌子上的鸡毛掸子,照着弟弟阿卓的后背上狠狠的抽了下去。 小家伙阿卓很坚强,没有躲闪,结结实实的挨了姐姐三下。 阿蛮高高扬起在空中的鸡毛掸子却再也落不下去了,她此刻已经泪流满面...... 李启挣扎着坐起,想要劝说一下,可是看到伤心流泪的阿蛮,他不知从何说起。 他明白阿蛮此刻的心情。 都说长兄如父,长姐如母,这一点在封建社会尤其是突出。 何况还是在父母双亡,姐姐独自一人拉扯弟弟长大的情况下。 李启感觉自己三十几年所学的东西,积累的社会经验和领悟的人生哲理,在这一刻,在她们姐弟面前都是虚弱无力的。 没有切肤之痛,没有相同的经历,千万不要评论他人的人生,因为你感觉不到她们的痛楚。 即使你能够明白、能理解,可没有亲身经历,毕竟事情不是发生在你的身上,你始终是以第三人称在旁观的。 抹泪啜泣的阿卓,看到姐姐流泪,他一下子就抱住姐姐阿蛮,‘哇’的一声哭出声来。 “姐姐,我错了,我再也不逃学了。我不该惹你生气,你打我吧,狠狠的打我,只要你能不伤心。呜呜......” 凡事必有因,就连佛家都说:万事皆因果循环。 李启相信逃学的孩子,必然不是没有原因的。 “阿卓,你是为什么逃学,能跟我说说吗?”李启沙哑着嗓子,尽量把自己的声音弄的柔和可亲一些。 小家伙阿卓含悲忍泪,乌黑的大眼睛望着李启:“阿呆,我可以告诉你。 是因为学堂夫子死了老婆,想要续弦我姐姐。 还说,要是我姐姐不答应,他就把我赶出学堂,我气不过,就用弹弓打了他跑回来的。” “什么?你打了学堂夫子,这还怎么得了,将来你还怎么读书认字,你知道不知道,这下你可是闯了大祸了?” 阿蛮厉声斥责,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都有点尖叫的意味了。 我去,还有这样的事情?李启纳闷了。 这娶老婆还能够强买强卖,霸王硬上弓的吗? 日,这狗屁的学堂夫子怎么就这么霸道,难道就没有王法了吗? 李启感觉自己该为这对苦难的姐弟做点什么了,不说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吧,最起码救命之恩这得报答吧。 “阿卓不用伤心,不就是一个学堂夫子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去就不去了,他还能拿你怎么样?” “你这人说的倒是轻巧,我弟弟不去学堂读书识字,将来怎么出人头地,怎么光耀门楣,我又怎么对的起死去的爹娘?” 阿蛮横眉立目就是一通怼,把李启噎的下面的话都没来得及说出来。 “姐,阿呆说的对,我就是忍着不念书,我宁愿去古城县店铺里当学徒,也不愿意你嫁给一个比你大二十岁的瘸子。” 阿卓的这声反驳哭诉,深深的刺痛了李启的心。 什么玩意?老牛还想吃嫩草,瘌蛤蟆想吃天鹅肉。 吃不成,还想以阿卓念书的事情为要挟,这也太渣了吧? 哪有牛不喝水强摁头的道理? 阿蛮一把搂过弟弟,嘤嘤的啜泣起来:“好阿卓,只要你好好的就好,别管姐姐将来怎样。 就算是姐姐坠入地狱,只要你能够有出息,姐姐也是幸福的。” 姐弟情深,再一次深深的牵动了李启内心深处的那一抹柔软。 “我不要,我不要姐姐嫁给他,不要......呜呜......” 阿卓撕心裂肺的哭声,给李启本已经破碎的心灵再一次重击。 “阿蛮姑娘,其实你要是相信我的话,我可以教你弟弟阿卓,绝对不比这里的学堂夫子差。” 李启有这个自信,他虽然是理工科的硕士,但是从小就对文学和历史很有兴趣,大学以后有了图书馆的便利,更是狠狠的钻研了一番。 以他的水平教导一个小孩子,那还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阿蛮愣住了,她呆呆的望着李启,捂着樱桃小嘴儿好半天没有动。 “阿蛮姑娘,我从小就跟师傅在深山里面学习,我师傅说以我现在的水平,不敢说后无来者,但是也绝对可以说前无古人。 我相信,阿卓经过我的调教,绝对不比任何人差。” 李启开始吹牛逼了,诚然,以他领先这个时代一千多年的知识积淀,绝对可以碾压任何人。 就不说科学知识了,就拿最为文人雅士引以为傲的诗词歌赋来说,李启要是敢称第二,绝对没有人敢称第一。 他脑子里记的那么多的唐诗宋词,要是比试的话,随随便便拿出来一首也可以称雄了。 阿蛮紧走两步,一下子跪在了李启面前:“李公子,你要是能够教导我弟弟成才,让他光宗耀祖,显赫门楣的话,小女子阿蛮就是为奴为婢的也是心甘情愿。” 靠,李启内心真的被阿蛮震撼了。 怎么这个时代的人,对读书入士有如此执着的念想? 随即,他释然了,这一切都是赵三的蛊惑。 那一首劝学诗都能够流传千古,在后世也是被奉为治学名句,就不用说这个时代的人了。 就在这个时候,院里传来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阿蛮在吗?” 再看小家伙阿卓,脸色登时大变...... 第0004章 无良夫子 来的是乌蛮村的族长,自古以来,华夏大地,都是聚族而居。 高高在上的皇权不及的乡村,都是有宗族把控,族长就是手握生杀大权的土皇帝。 小家伙闯了祸,打了学堂夫子,这在尊师重道的年代来说,简直就是大逆不道的罪过。 也不怪他害怕了。 阿蛮迎了出去,两人嘀嘀咕咕的好半天,李启尽管侧着耳朵听,也没听出个所以然来。 紧接着,脚步声响动,门帘一挑,一个年过半百,须发花白,很有威严的老者走了进来。 他上下打量了一番李启,有些不敢相信的回头看了一眼阿蛮:“你说的就是此人?这么年轻,你没有搞错吧?” 阿蛮的大眼睛中闪过一抹坚决:“桑爷爷,没错的。我相信他,绝对比现在的学堂夫子教的好。” “这是不相信我的水平啊!”这不怪人家,毕竟初次相见,不了解根底。 见阿蛮坚信,再看那桑爷爷,方恭敬的抱拳:“请恕老夫眼拙,怠慢了公子。 你既然是高人弟子,想必也是学富五车之人,小老儿有个不情之请,能否在教导阿卓的同时,多教几个学生。 至于束脩,可铜钱也可口粮,怎么结算随你的意思。 还有,听阿蛮说你孤身一人,没有落脚的地方。 我村中有学舍数间,可为公子遮风挡雨。” 我去,上门招聘,这待遇,比他毕业的时候投简历无数,也无人问津可强的太多了。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想要在这个世界好好的活下去,根基还是要有的。 虽然大宋不限制人员流动,不像别的朝代把人员限制在原籍死死的,出门的话还要路引文凭。 但是,要是想入仕的话,身家要清白,这是必须的,祖籍三代是要查的清清楚楚的。 无疑,乌蛮村绝对是他在这个世界上的绝好屏障。 只要族长给他出具户籍,证明他的身世,绝对官家查不到他的根底。 打定主意,李启抱拳一礼:“桑爷爷,我的事情想必阿蛮姑娘给你说过了。 我孤苦伶仃的一个人,身边再无亲人朋友。 素昧平生,你们就对我如此的厚爱,实在是让小子五感铭内不胜感激。 如果可以的话,您老就把我当成咱们乌蛮村的一个晚生后辈好了。 作为乌蛮村的一份子,免费教导村中学童,是我应当应分的事情,再也不要提束脩的事情? 只要有我一口饭吃,有个落脚的地方,就足矣了!” 李启的要求,可着实让老族长桑堪心中大慰。 他脑中不禁想起现在的学堂夫子来,说实话,这尊大神,已经快要天怒人怨了。 顿顿必须有酒有肉,每个月还要给一百文的费用。 其实这还好,家家户户都有自酿的腊酒,山中野物很多,派猎户上山打来,肉给他吃,皮毛卖钱支付他费用。 这都不是事情,但是关键的是,这厮色胆包天,竟然想要染指阿蛮。 这绝对是不可容忍的事情...... 老族长桑堪的眼神迷离,陷入了沉思之中。 乌蛮村的前身是乌蛮部,南面毗邻大理,又接壤吐蕃和黄头回纥,可以说接三壤,控咽喉的战略要地。 曾经也是独霸一方的王者。 后来,他们的死敌茫布部,联合十几个小部落,甚至还重金请来吐蕃的马匪。 就这样,乌蛮土司被杀,只有他率领一千多残部逃到这里安家落户。 投奔大宋改土归流之后,他们就成了现在的乌蛮村,隶属泸州府古城县治下。 而阿蛮和阿卓,正是乌蛮土司在这个世界上唯二的后人。 作为乌蛮部的长老,现在的乌蛮村的族长,他有责任有义务不让老主人乌蛮土司的后人受一丁点的委屈。 今日,学堂夫子捂着额头的伤口到家中哭诉,阿卓顽劣打伤他的事情。 桑堪其实心中早就忍耐不住了,可是为了村中学童的未来,他咬牙安抚,并奉上三百文用作汤药费,夫子这才不予追究。 他安抚好学堂夫子,心中担忧阿蛮、阿卓姐弟,匆匆赶来,正好碰上李启这档子事情。 “桑爷爷,夫子坏透了,阿卓很不喜欢他。我喜欢阿呆,我想让阿呆教我读书识字。” 天真的小家伙阿卓,纯真的话语把桑堪从飘飞的思绪中拉了回来。 桑堪慈祥的一笑:“好,就这么定了。” 李启愤愤不平的道:“桑爷爷,为人师表者,不光学识要好,还有品行端正,似这等人渣败类,当初怎么就选了他?” “不瞒公子,这也是无奈之举,此事说来话长啊......” 随着桑堪的娓娓道来,李启终于弄明白了原委。 乌蛮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又是靠近十万大山的地方,说实话一般人是不愿意来这样的地方的。 但村中学童们的前途可是耽误不得的,于是老族长桑堪在古城县使钱托人,联系上了一个人。 此人名叫桂透岩,名字的寓意很好,形容意志坚定,连坚硬的岩石都能够透过。 这厮早年间也曾是寒窗苦读过的,但是奈何本事不济,加之赵三的蛊惑下,全国尚学之风甚浓。 考生多了,那就优中选优,录取生员也是格外的严格,最终混到四十多了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说实话,别看他虽然没考中秀才,但是教导一些学童读书识字还是问题不大的。 于是,桂透岩抱着混日子赚钱的态度来到了乌蛮村任教。 乡民淳朴,又大多是斗大的字不认识一升的目不识丁之人。 村里来了夫子教他们的孩子读书识字,那孩子们就有机会获得功名,就有机会东华门唱名。 一旦将来有一人能够出仕,那么全村人就有希望了。 官家对于有功名的读书人的优待,可都体现在那首劝学诗中了。 所以,他们认为桂透岩的到来,对他们来说是天大的恩情。 于是,每家每户轮流给他派饭。 全部都是家里最好的食物,一日三餐的轮流送给他。 要说,这人呐,是得懂得感恩的。 你本是落地秀才,衣食无着。 现在被人奉为神明一般的供养,好吃好喝还有钱赚,那你就应该摆正心态,尽心尽力的教导孩子们。 哦不,这货的心可没在此上,吊儿郎当,东游西逛的。 说实话,他来到乌蛮村就没闲着,村里的情况他摸了个透彻。 他老婆病死有几年了,晚上一个人孤枕难眠,常常寂寞难耐。 尤其是知道了村中一枝花阿蛮之后,心里就如同白抓挠心一般,再也难以平静下来。 趁着阿蛮来送饭的时候,他屡屡言语挑逗,甚至还动手动脚的。 阿蛮每次都是红着脸落荒而逃,可是为了弟弟和村中的学童们有书念,她一直忍辱负重,不敢得罪他。 她的忍让退缩不但没有让桂透岩退却止步,反而更激发的桂透岩色心大起,竟然用阿卓的学业相胁迫。 李启的鼻子都要气歪了,此等渣滓说他禽兽不如,都有点侮辱禽兽这二字。 都说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平有人管,既然碰上了岂有不管之理? 就算是撇开户籍身份的因素,就算是为华夏偏远地区的教育尽一份力量,这个乡村老师他也当定了。 至于桂透岩这狗日的,那就让你成为老子在这个世上安身立命,勇往无前的康庄大道上的第一块垫脚石吧。 你也不要抱怨老子踩着你的头上位,不是老子刻意要顶替你的差事,而是你做的实在是太过于天怒人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