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钳工[六零]: 第57章 林巧枝想拿第一批分房名额
“林工。”
“林工从上海回来啦!”
“上海那边运过来的那批设备可好用了, 我们车间现在生产效率都比原来快了不止一倍!”
“我们车间产能也变高了,现在谁都想去新生产线,嫌弃老线上的设备慢得像驴, 也不知道谁之前还当宝贝一样护着。”
“哈哈哈哈哈……”
热闹的人群自发分开一条道,还说“林工也是听说了咱们厂要分房来看热闹”“是不是得赶紧找个对象”“也就咱们红旗厂待遇这么好了”……
确实如大家所说, 分房这么大的喜事, 不管有没有分房可能的,即使是才刚刚入厂的临时工,都忍不住要来看几眼。
最近车间里,大家伙生产热情高涨!
这几张薄薄的纸可是功不可没。
林巧枝笑笑走到公告栏边。
也没有表现出心里藏着的那点大胆想法。
《关于红旗农械厂职工家属楼分配办法》
林巧枝目光落在上面,认真的看起来。
周围的人也重新恢复了讨论。
没有结婚的年轻人哀怨:“结了婚的算20分, 要不最近媒婆抢手呢,现在找对象比之前可难多了。”
有家有室的,拿出经验:“别光看媒婆抢手,你也不想想, 听说红旗厂分房,全江城多少好姑娘、好小伙想和咱红旗厂的职工来一段革命友谊, 然后组成家庭的?”
“赵哥, 你又结婚,又有两孩子,还有八年的工龄,20分、10分、16分,这一下就拿了四十六分,可算赶上好时候了!!”有年轻人酸溜溜的说,觉着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周围又是一阵哄笑的议论。
“这多正常啊, 哪个厂不是这样分房子的?总不能让结了婚还带着几个娃的人,再继续住宿舍吧?”
“拖家带口的, 挤家里也挤不下了,就厂校那个张大爷,总在传达室睡,还不是家里只有那两间房,足足住了九口人,你说说哪里住得下!”
“就是就是。”
“这工龄一年算两分也不多,总不能让辛辛苦苦在厂里干了一辈子的老员工,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吧?那才是丧良心,糟糕咧。”这是工龄长的职工。
大家讨论的最多的,就是整个文件最上面的几条,因为几乎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这几条占据最大块的分值。
结婚的,20分。
一个娃,5分。
工龄,一年2分。
随便算算,但凡一个有家有室,家里有孩子的,这个基础分就差不了。
这也是人之常情了。
总不能把房子全分给刚刚入厂没多久的单身小青年,然后让拖家带口的老职工干瞪眼吧?
那就乱套了!
所以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想要争取这次的分房名额,最快的办法就是结个婚,再生个孩子。
工龄、级别、职称、劳动模范这些,可没有这么容易追赶上来!
对职工们来说,这样清晰的、公开的、所有人有目共睹的分房规则,不仅公平,也是非常激励人心的。
会让人非常有奔头,至少未来三年里,什么车间劳动模范,技能大赛的排名和荣誉,都会是所有人积极追求、奋力拼搏的东西。
“还是咱们红旗厂好,这些条条框框都给的明白,不像是之前棉纺厂,我听说分房都乱套了,好多人走关系送礼,打架到扯头发的都不少。”
“早知道要分房,我去年前年百工技能大比武就认真一点了,就差一点就进前十了,前十加3分,前三加五分呢!”
这一说,又惹得一阵阵共鸣。
毕竟百工技能比试的,就是大家伙每天都做惯了的活,像是装配拖拉机、车工技术大比拼……谁会觉得自己每天都做的东西难呢?
人人都觉得自己是没好好准备,要是提前刻苦练上一两个月,肯定也能拿个好名次回来!!
这会儿想着就不免心痛了。
……
各种各样的声音此起彼伏。
林巧枝想要房子,自然也看过厂里之前的分房文件。
其实这一版,和之前的也没有太大差别。
只是在后面的细微项目上,有些分值的调整,还新增了一些条款,比如在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平台发表文章,为红旗厂争光添彩,加2/3/5分。
曾经是没有这一条的,之前的一条是,做出突出事迹,被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平台公开表扬报道,为红旗厂争光。
林巧枝眨眨眼睛。
总觉得这一版分房文件里,很多细微处的修改,是对她有利的。
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对……能为红旗厂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有利。
却又不失人情味。
让大部分的名额,惠及勤勤恳恳在一线岗位上,为红旗厂挥洒汗水、付出了最好年华的职工。
看完了公告。
去往厂办的路上,林巧枝心里一直就在默默的算。
两年的工龄,4分。
三级的级别,9分。
铁路部的正式嘉奖,属于部委级的,6分。
丘陵山地拖拉机的设计,王柏强主导占10分,后面每个人都能算3分。
《红旗牌拖拉机速查速修百问百答》目前出了两版,不知道算一本还是算两本,先按一次算,5分。
她在百工技能大赛上,青年钳工组技术大赛获得的第一名名次,5分。
独立主持20吨大型模具的分体研制项目,10分。
这就有42分了。
还有去上海,几次上报纸被报道,广交会争取到订单的口头嘉奖,内部分享的分体研制经验文件……
……
看着不起眼,除了20吨大型模具那个10分比较突出外,其余都是零零散散的小分。
可把能想到的这些随便加一加,她也有四五十分了!
和拖家带口的老职工们比,好像也不差什么。
林巧枝去往厂办领取过年福利的路上,感觉兴奋像是夏天的气泡水一样啪啪啪的在她脑子里炸开。
“林工,来领福利啊。”厂办值班的还是上次的干事刘群,笑得非常热情。
给她倒了一杯水,又去旁边推了个小推车,边说:“林工你去上海弄回来的那批装备是真好用,我们主任说,咱们厂的效益起码要比去年增长八个点!!”
这是很好算的事,因为这会儿每台拖拉机的售价都是国家计划统一定好的,又供不应求,产量就是销量,知道提升的产量,就知道能增长的效益了。
刘群当然高兴,这不仅代表他们的工作好开展,而且他自己也是厂里职工,福利待遇好,他也能得一份!
“也幸亏是年后人少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排队来领福利,可没有小推车能用,只能自己扛回去了。”刘群把小推车放到桌前。
林巧枝笑:“你们的工作也做的好,都是拿钱都买不到的好东西,往自己家里大包小包的搬,没有小推车,大家也都是干劲十足吧?”
“那当然!”刘群自豪。
“我记得林工你爱吃这个金华火腿,你的待遇分这个最重的,足足有我大半截胳膊这么长……”
刘群一样样从里头往外拿,米面油、白糖、肉票、火腿、糕点、水果罐头、布料、干红枣、党参……
林巧枝即使已经习惯了红旗厂福利待遇好,也不免有些惊奇,不断搭手往小推车里放:“今年过年福利这么好?”
连党参、红枣都安排上了,这是要炖鸡汤?
“厂里效益好嘛!”
“而且别看多,我们都是有计划的,除了过年走亲戚用糕点、水果罐头、红糖白糖这些,其余都考虑了职工衣食住行基本需求,你看这米面油和布料,厂里现在孩子多,人口多的家庭,每个月定量都是精打细算着吃的,生怕月底饿肚子,孩子长得快,买布做衣,要攒好久的布票,衣服缝缝补补老大穿了老二穿都是补丁……”
说着,刘群就给林巧枝堆了高高的一推车东西。
林巧枝签好字,推着推车走了。
再想到宿舍里那一大包从上海带回来的东西,更感到头疼。
都是好东西。
可她都没地儿放了。
她推着小推车就哐啷哐啷跑进了食堂,把米面油这些都兑换到食堂,换成红旗厂食堂餐券。
回去之后把糕点、罐头一类可以直接吃、不占地的都清理出来,放到柜子里。
又把金华火腿,还有上海带回来的很多特产放到小推车上。
推到家属院!
她先去宁珍珠家,留一些自己爱吃的,比如金华火腿。
“巧枝你回来了啊!!”宁珍珠兴奋地把她往里面拉,脚步飞快,都雀跃得要蹦起来了,“我刚好也有两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你看!”她手往那张她们都熟悉的书桌上指过去。
是一枚戴在胸口的,长方形的小工牌,还有一张计算着分房数据的纸。
林巧枝伸手去拿那个工牌,惊喜:“你换到妇联工作了?”
她都错过了!
宁珍珠笑容灿烂,得意地抱着胳膊:“不错吧?”又用肩膀怼怼她,“以后你可就是我的工作招牌了,可得跟我打配合。”
“还用说?肯定没问题!”林巧枝翻来覆去看那张工牌,嘴角的笑容压都压不住。
这可是她们从小的梦想!
“我之前还想着你会回红旗厂呢。”林巧枝感慨道。
“是孟主任给我的建议,她听了我的想法,知道我想做妇女工作,建议我到妇联那边试试。我就一直在打听,供销社这边也吃香,刚好年前就找到人愿意跟我换工作了。”
就是被几个哥嫂说了几句,说供销社这么吃香的单位换妇联,是亏了爸留下来的关系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