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华娱之2000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华娱之2000: 第824章 两代内地刺头的合作

    第824章 两代内地刺头的合作
    说来也奇怪——
    1969年1月份出生,今年2005年于迁也不过才36岁,但这显老的面相让他看起来完全像是个四十多快五十的。尤其是一笑起来的时候,完全可以用慈祥来形容。
    被这么一个人叫“哥”,周易心底总感觉怪怪的。
    就好像是刘得华不管多大圈内都叫华仔、诚龙不管多大都是叫大哥,周易现如今在圈内也基本上包圆了“易哥”这个称呼,是个人见面就叫易哥。
    于迁算是他凭空涨辈分以来叫他哥的人中,面相最老成的一个。
    不过好处也有——那就是此刻的于迁与周易印象中的于迁相貌差距真不是很大。
    年纪轻轻就一把年纪了属于是,也不知道这时候开没开始折腾养马开马场。
    “迁儿算是我们这一圈人里的老字号了,也就是当年没走这路线,不然的话高低也得去唱《赤裸裸》。”
    “嗨,说这事,我自个儿心底知道,你别胡咧咧了。易哥你别听他胡说,我就一相声演员,现在搁德云社那边演场子呢。”
    于迁赶忙摆手示意秦涌别帮自己吹牛逼。
    他那点天赋全点相声上了,唱歌实在是上不得多大台面,更别提周易在这方面还是绝对的权威。
    周易今天也算是体验了一把真正的地道。
    主要还是想认识认识周易,方便以后活动的于迁愣是把吃喝玩乐一条龙都给包圆了。也没说事,就纯玩。
    当离开了公司的程好开车来接走周易时,三人已经开始勾肩搭背吹口哨了。
    “黑豹的秦涌我认识,另外那个谁?哪个领导?”
    “算是吧,世袭铁帽子王。”
    程好差点没手抖打死方向盘:“啊?”
    不过在看到男人脸上露出的笑容后她就反应了过来,白了他一眼:“下次让你助理开车接你回家。”
    “大晚上的,我不是那种压榨人的黑心老板,圈内有口皆碑的好吧。”
    “你不是我老板?”
    “我可没拿你当下属。”
    “……”
    欲言又止的程好唇角蠕动了数下,车道两旁昏黄的灯光在飞速掠过睫毛的刹那映得她侧脸绒毛清晰可见,几次涌上喉头的话最后还是化作了眉眼处翘起的愉悦。
    周易单手曲肘抵着车窗,撑着脑袋侧头一直这么看着她,看的她浑身仿佛有几千只蚂蚁在爬,怪异的感觉如飓风般席卷心头——只是那与路灯交相辉映的愉悦始终未曾褪去过。
    “你喝醉了,我知道,回去给你煮醒酒汤。”程好的语气顿了顿。
    “那我不是血亏?难得看到你这幅模样,我不是很想醒过来。”
    紧握着方向盘的女人没忍住打了个寒颤:“噫~”
    周易嘴角向后咧的角度越来越大。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程好无意义干咳了两声:“你们晚上聊什么了喝这么多?”
    “一个摇滚迷想要圆梦而已。”
    周易抹了把脸,坐在副驾上的身躯惬意抻了个懒腰,嘴里旋即发出了一些意义不明的哼唧声。
    对于于迁这个年代的人而言,年少时接触到西方流行乐的时间正好就是披头士、大卫·鲍伊、齐柏林飞艇等人爆红的时候,自然也就因此爱上了摇滚。
    “比如你?”
    “我又不是摇滚迷。”
    “那你怎么会去请大卫·鲍伊?都过气多久了。”
    “切割了切割了,以前的我不是我,现在的我才是全新的我。”
    周易的神圣切割法让黑色的奔驰s内一时间充满了鸟语香。
    “人都千里迢迢赶过来帮你0片酬客串mv了,你还切割上了?”
    “别说,我这不是正在礼尚往来吗。”
    猛然想到了一点的周易旋即开口道:“对了程好,你们中戏跟中央音乐学院应该挺熟的吧?你老师能不能跟那边搭上话?”
    “搭话肯定是能搭,不过得看你想找谁了。如果是那种已经不在央音的大佬,我觉得你可能去找刘焕帮忙可能更快一点,他专业对口。”
    知道周易是要去联系当年《大寨红遍地开》这张民乐合奏专辑里的作者,程好迟疑了一会儿,还是没把话说太满。
    毕竟那张专辑是1972年的,那个年代就能干出这种级别的民乐,现在个顶个都是资历大过天的人。
    有些她老师能够找人帮忙联系联系,比如许敬清,这位因为《西游记》与《西游记续集》的缘故,与娱乐圈关联还算紧密;
    但有些老艺术家就不是她老师的人脉一时半会儿能联系上的了,比如《奔驰在千里草原》的作者之一王国同老师——
    1939年出生,曾经的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席二胡、艺术指导,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二胡民乐教材的创作者之一;
    83年担任中央音乐学院的民乐系主任、91年应邀去香港演艺学院担任中乐系主任、92年获得国家人事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这一连串的头衔拉出来含金量可想而知。
    “刘焕吗?”
    周易摩挲着下巴:“也是,他也在走这个路子。”
    从1987年开始刘焕就开始了走教职路线,先在国际关系学院教学、后去到了对外经贸大学教学至今,荣获对外经贸大学优秀青年教师;
    且在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大学、人大、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都有过教学讲座,在老艺术家这一块能直接联系到的人脉确实很广泛。
    这也是为什么在周易刚出道那会刘焕就已经退出了乐坛排位战的缘由所在。
    他与刘焕之间虽然说不上多熟,但也是交换过联系方式能聊上几句话的。
    …………………………………
    “什么?王国同、李秀琪教授他们吗?”
    翌日,吃完了早饭来到学校,还在办公室备课的刘焕接到了来自于周易的电话,显然颇为意外:“我倒是能帮你联系上,不过王国同教授现在在香港那边,你可能得多等几天。”
    他还真认识,以前跟团出去交流学习的时候在队里见过。
    “什么谢不谢的,搭把手的事。托你的福,我这也算是为推动中外音乐交流事业做贡献了哈哈。”
    刘焕乐呵呵地挂断了电话,转身拉开了自己的抽屉从里头翻出了电话簿,一页页地开始找——
    虽然他也是唱流行歌的,但那也是受时代因素影响,他小时候就学过传统民乐了,会拉二胡、唱京剧,啥都能来上两段。再加上大学学会的古典乐,担任教职后与体制内的艺术家们接触的更深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刘焕是国内极为罕见的、以强硬姿态硬刚央视封杀还赢了的歌手——
    而他之所以能赢得这场对央视的胜利,认识的这些个能帮他牵线搭桥的体制内老艺术家功不可没。
    在央视公开将刘焕出席活动的画面从转播镜头里去除以实行封杀的时候,刘焕受邀演唱了93年的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主题歌、首届东亚运动会主题歌、专为申奥创作的歌曲《good luck beijing》英文版;
    他甚至还能受邀去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参与演出、受邀去日本参加第12届广岛亚运会开幕式演出等等。
    在央视带头以“迟到、耍大牌”为理由喊封杀的情况下,刘焕愣是凭借着自己结交的那些老艺术家人脉频繁出现各种重大场合当中——就是硬刚。
    毕竟你央视的手再长也伸不到这些地方去,最终逼得当年喊话封杀的央视领导也只能灰溜溜捏着鼻子认栽,在94年解除了封杀。
    不解禁不行了——当时内部都在传刘焕马上就要应文化部的邀请出国参加音乐交流活动当评委去了,再封杀下去那乐子就真大了。
    这也是为什么刘焕在内地乐坛地位超然且不参与排序的根本原因。
    在过去那个年代能硬刚央视封杀的、土生土长的内地歌手,就这一根独苗,谁见了那都得竖起大拇指说一声牛逼。
    其在内地乐坛的超然地位说一句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一点都不为过,更何况这个垫脚石还是央视。
    “这么牛逼?我还以为他就一首《好汉歌》唱出来的。”
    华纳,录音棚。
    听周易讲述完这位内地乐坛老大哥耀眼的战斗历史后,孙燕兹惊讶地瞪大了双眼:“哦,还有《宝莲灯》的歌,但我不记得名字了。”
    她对刘焕是真不熟,就知道在内地乐坛资历很深,很多人尊重他。
    她本来以为是唱歌唱出来的,合着这个尊重是刘焕打出来的。
    “嘶,你们两代内地一哥怎么都是刺头?”
    孙燕兹眼珠一转,上下打量了周易几眼,仿佛发现了什么共同点。
    周易不满:“好好说话,我怎么刺头了?”
    掌握了话语权的新管理层对他可是待遇拉满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算是刘焕栽树他乘凉了。
    “那你找他岂不是欠了个人情?”
    “有欠有还,再欠不难。”
    想要还刘欢人情也很简单,今年的中文专辑找刘焕来合唱一首歌就足够表明态度了。
    把《千里之外》掏出来,也算是两代刺头一哥的传承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