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重生日常修仙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重生日常修仙: 第二百八十一章 天路

    相比城际公交,从新虹县城开往胡庙镇的客车,则显得格外残破。幏</span>
    车里弥漫着汽车特有的那种沉闷味儿,叫人拧拧鼻子。
    车内空间狭窄,皮质座椅破旧,行驶途中,窗户常常发出碎碎的“咣当”呻吟声,仿佛随时准备解体似的。
    乘客并不算多,薛元桐和姜宁坐在倒数第二排。
    前面的座椅有些塌陷,往后仰靠了一大截,不过薛元桐身子娇小,并未受到影响。
    30公里的路程,客车票价6元。
    薛元桐小声说:“客车是一个老板承包的,有好多辆,专门负责来往县城和镇子。”
    “初一的时候,我回家,客车只收5块,后来涨价了,涨到7块钱,但镇上很多人抵制,于是老板降到6块钱。”幏</span>
    姜宁没说话,他们谷阳县也有这种客车,同样非常破旧,而且车辆颜色和型号,似乎是同一款型。
    他记得在2019年,禹州市内,开往各乡镇的私人客车被勒令禁止,后来统一使用公交车。
    客车往县城外开去,途中每每经过一个公交站,售票员都站在车门吆喝一番。
    然而,哪怕快出了县城,车内依然没坐满乘客,于是奇葩操作来了,即将出县城前,客车又拐进了县里,沿着刚才的路又绕了一圈……
    得益于售票员的辛勤拉客,这下所有的座位坐满了乘客,不仅如此,车内还站着不少人。
    客车终于发往胡庙镇。
    才刚出县城,只听售票员喊道:幏</span>
    “所有站着的乘客,全部蹲下,全部蹲下,前方有摄像头检查!”
    “快蹲下,快蹲下!”她语气急促,仿佛指挥人打仗似的。
    一片混乱之中,乘客尽管发发牢骚,可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纷纷配合蹲了下来。
    直到通过那片监控区域,他们才重新站起来。
    四十分钟后。
    客车抵达胡庙镇北站,售票员站在车上吆喝:
    “北站到了,所有人下车!”幏</span>
    此时车上只有七八个乘客,其他人在中途村子下光了。
    薛元桐和姜宁是最后两个下车的人。
    胡庙镇的车站是开放式的车站,即,没有车站。
    下车后,两人站在路边。
    薛元桐望着熟悉的环境,眼中神采顿时回来了。
    胡庙镇没有高楼大厦,周围百米,最高的楼房只有三层。
    道路上多是自行车和摩托车。幏</span>
    路边停放着几辆载客的电动三轮车,大妈站在车边喊道:
    “到哪里的,坐不坐三轮车!”
    薛元桐摆摆手拒绝,她拉着姜宁往前,几十米外,一条笔直的河水横立,河宽十五六米。
    薛元桐登上拱桥,扶着石质栏杆,吸了口新鲜空气。
    河水东岸有几个钓鱼人,再东边是大片的葱绿色农田。
    薛元桐指着河水,怀念道:“小时候这条河里有好多人游泳,那时候我和妈妈站在桥上看,他们一头扎到水里,半分钟才冒头。’
    姜宁望着灰沉沉的河水,问:“现在呢?”幏</span>
    薛元桐叹了口气:“现在河水变脏了,再也没见过有人游泳。”
    姜宁深以为然,农村并非许多人想象的山清水秀,尤其是中部乡镇,垃圾管理不到位,加上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垃圾随处丢放的现象颇为严重。
    等到几年后,路边的绿色大垃圾桶普及,才会得到改善。
    “你邻居家远吗?”姜宁问。
    “不远,十几分钟就走到了。”
    “那就好。”
    薛元桐看向路边烟酒商店:“我想去买点东西。”幏</span>
    她这次来老家,代替妈妈探望病人,妈妈告诉她不能空手,买点牛奶水果礼品,面上好看许多。
    薛元桐买了一箱核桃奶,一箱纯牛奶,又买了一大串香蕉,一包大苹果,总共花了她160块钱。
    买完东西后,薛元桐望着地上一堆东西,下意识的犯愁,该怎么提过去呢?
    她力气不大,提着一箱子奶,就很累了,更何况村里距离镇上,有一公里多。
    她看向路边的载客三轮车,打算喊一辆。
    姜宁没让她操心,他弯腰,双手各自提起一箱牛奶,又顺手拎起水果,这点重量对姜宁来说,根本不算事。
    “愣着做什么,带路吧。”姜宁看着薛元桐。幏</span>
    “哦,哦。”薛元桐反应过来,带他往前走,直到过了马路。
    她心思蛮复杂,许多她办不到的事,姜宁却轻松解决。
    过往的人生中,她只能靠自己和妈妈。
    “姜宁,我拎水果。”她自告奋勇。
    姜宁撇撇她,水果好几斤重呢,她拎着肯定费劲。
    他表示:“不用你帮倒忙了。”
    薛元桐罕见的没顶嘴。幏</span>
    过了拱桥,东边豁然开朗,一道长长的柏油路延申出去,两旁大片田野跃然眼中。
    前方五百米内,仅有一座供电所建筑。
    “那是我们镇上唯一一个供电所。”薛元桐介绍道。
    供电所占地面积不小,姜宁的淬体雷诀,发出隐隐颤动。
    供电所前面有一片空旷的水泥地。
    一辆拖拉机头停在那里,发出澎湃有力的轰鸣声,边上围了一堆大人小孩。
    妇女抄起袋子,往拖拉机上的口子里倒玉米粒。幏</span>
    所有人不约而同,盯着拖拉机前面的机器。
    原本应该叽叽喳喳的小孩子们,竟也反常安静,一时间只有机器轰鸣声。
    很快,一条条‘焦米棒’从机器里榨出,微微香气传出。
    馋嘴的小孩们顿时发出一阵欢喜的叫声。
    妇女熟练的绕着焦米棒,绕成一捆一捆,再发给小孩子们。
    小孩们握着焦米棒,咬在嘴里,发出咔嚓咔嚓声,组成了一副美好的市井画面。
    身边的薛元桐念叨:“真好哇!”幏</span>
    她小时候也这样。
    薛元桐没不争气的围上去,她与姜宁静静的路过。
    ……
    往前一百米,薛元桐下了柏油路。
    面前是一条通往南方的泥土路,一眼望不到尽头。
    西边是田野,东边也是田野,东边田野边是一处村落。
    薛元桐走了段路,她忽然停下脚步,仰起脸,小脸带笑:幏</span>
    “姜宁,不是我吹,这条路我走了好多好多遍,哪怕闭眼,我也能到家。”
    姜宁:“真的假的?”
    “哼,当然真了。”薛元桐信心满满,“我小学在那,你看你看!”
    她转回来身,指着北面远处一栋三层建筑。
    “这条我走了整整六年!”
    姜宁观察了一番地势,村落东面,还有一条进村的路,那条路是水泥路。
    如果走水泥路上学,明显距离更近。幏</span>
    “你以前为什么不走那条路?”姜宁问。
    薛元桐笑容不减:“我喜欢安静。”
    话是这样说,然而薛元桐心中,却止不住的惆怅。
    她爸爸很早便去世了,妈妈一直没改嫁,将她拉扯长大。
    这种家庭的孩子,在村里容易受到异样目光。
    有时薛元桐上学放学路上,往往有村里人叫住她,问她家里的事。
    有些大妈拉着她说话,一说说很久,说她们孤儿寡母,日子难过,大妈们说着说着,或许是想到她们本身的苦难,或是悲从心来,大妈自己给自己说哭了……幏</span>
    她站在边上,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僵硬的站着。
    薛元桐知晓她们一番好意,可她不喜欢。
    后来,为了避免遇到村里的人,她总背着书包,从这条偏僻的土路回家。
    此刻的薛元桐,同样背着书包,沿着这条土路回村。
    一如几年前。
    薛元桐从不把坏情绪传给姜宁,才不让姜宁知道呢,她永远是个很酷的小女生。
    农村的田野,随处可见凸起的土坟堆,如果深夜经过这条土路,一般胆小的人怕是吓得不轻。幏</span>
    薛元桐隔一段时间,问姜宁累不累,如果他累了,换她提牛奶,结果每次得到的答案都是不累。
    乡间小路,鸟语花香,薛元桐走走跳跳:
    “姜宁姜宁,你快看,这根电线杆歪了,好搞笑。”
    姜宁举目望去,土路与田野的交界处,一根电线杆呈60°斜立。
    薛元桐跑到电线杆旁,她伸出鞋子,比划了两下,嚣张放言:
    “姜宁,你信不信我一脚下去,今天全村的人没电!”
    姜宁:“你就这么报答你村里人?”幏</span>
    薛元桐又跑到路中间,继续往前,拐了弯,朝东面走。
    就这样,薛元桐领着姜宁进了村子。
    她们的村名叫‘薛小庄’,只听名字容易让人联想,为什么叫‘小庄’呢?
    实际上,薛小庄东边,还有一个‘薛大庄’的村子。
    进了村子,再往里一段路,姜宁神识放出,观察到一户人家。
    他说:“我帮你把东西放到你邻居门口,然后我在镇上等你。”
    听到这话,薛元桐忽然想起,她回村探望邻居,不是回她自己家,这样带姜宁去别人家,似乎不太符合常理。幏</span>
    到时候邻居问起,她该怎么介绍姜宁?
    薛元桐下了决定:“你和我一起去,我中午不留下吃饭,我们到镇上吃饭,中学门口有家麻辣烫很好吃,我请你吃。”
    姜宁:“确定不留吗?”
    薛元桐断然道:“不用!”
    姜宁提着牛奶水果,在她老家门口停下。
    “到这里吧。”
    薛元桐费劲挪着礼品,进邻居家门前,她反复叮嘱姜宁:幏</span>
    “你别跑走了,一定等我回来哦~”
    姜宁道:“昂,快去吧。”
    薛元桐三步一回头,恋恋不舍地进了邻居家。
    姜宁神识张开,萦绕薛元桐。
    他没在原地等候,而是去村里转了转,有时村里的人见到他这个陌生人,往往多看两眼,却也没上来搭话。
    姜宁转到水沟附近,水沟是椭圆形,长宽有二十来米,沟里的水几近干涸。
    两个小孩赤着脚在沟底捞鱼,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幏</span>
    他津津有味的观看。
    小女孩摸了一会,摸到一只丑陋的癞蛤蟆,吓得手一撒,马上扔了出去。
    沟里水不多,小女孩摸鱼总摸空,气的说:
    “我们把水弄出去,不信摸不到。”
    说罢,两个小孩端着水盆开始泼水。
    一开始两人泼的很小心,怕水沾到衣服,姜宁看的不过瘾,他喊道:
    “搞快点,你们没吃饭吗?”幏</span>
    两个小孩一听,立马来了精神。
    虽然他们是小孩子,可一旦认真泼水,其声势颇为惊人,泼的漫天全是泥水,整的跟泼水节似的。
    小孩子似乎有无穷无尽的精力,泼到后来,竟然互相攀比起来,比较谁泼的远。
    尤其是小女孩,泼水泼的极为卖力。
    她猛泼半盆泥水,先是较劲的看了一眼小男孩,然后又把得意的目光,投向姜宁。
    姜宁望着这一幕,他举起双手,缓缓的为他们鼓掌。
    两个小孩见有人捧场,跟得了奖励似的,泼水泼的更卖力了。幏</span>
    泼到最后,两个小孩满身泥水,成了泥猴子。
    姜宁欣赏的很满意。
    这时,远处快步走来一位妇人,她站在沟边,望着两个泥猴子,简直气的七窍生烟,尖叫道:
    “小悠,你在干什么!”
    小男生还好,反应不大,小女生吓得浑身一颤,宛如遇见大恐怖。
    “小悠快给我上来!”妇人瞪着眼吼道。
    那个叫小悠的女孩子,转过身,正面直视她妈妈,理直气壮的说:幏</span>
    “你认错人了,我不是你家小悠!”
    妇人抄起一根树枝就追下去,小悠撒腿便跑,疯狂逃窜。
    姜宁望见这一幕,默默转身离开。
    没一会儿,薛元桐回来了。
    她手里空空荡荡的,带来的礼品全部送了出去。
    “姜宁我饿了。”
    现在中午十一点,从早上六点多开始奔波,一路转车,消耗大,饿了很正常。幏</span>
    “先去镇上。”
    两人出村时,正好撞见妇人抓着小女孩回来。
    薛元桐目瞪口呆:“花婶,她是小悠吗?”
    花婶气坏了,甚至没注意姜宁:“这丫头气死我了!”
    “看我回家不治她!”
    说了两句,花婶又讲:“怎么走了,不留下吃饭?”
    薛元桐说:“等下回市里。”幏</span>
    两人聊了几句,期间,满脸泥水的小悠,一双眼睛幽怨的盯着姜宁,如果不是这个大哥哥,她还在快乐的泼水呢。
    告别花婶,薛元桐和姜宁到镇中学门口,吃了一碗7块钱的麻辣烫。
    吃完饭后,时间中午十二点。
    发往新虹县的客车,一点二十启程,时间尚早。
    薛元桐提议:“镇子南边有一处桃园,我们看桃花吧!”
    四月正是桃花盛放的季节。
    两人前往桃园,绚烂花香之中,薛元桐雀跃的穿梭,粉白色肌肤与桃花相映。幏</span>
    姜宁拿出手机,给她拍了照片,记录下这一刻。
    薛元桐今天比平时的运动量大了许多,姜宁没喂她吃灵药,兴奋过后,她累了,无精打采的。
    薛元桐拖着沉重的步伐,艰难走出桃园。
    她望着远处的北站,又想想遥远的回家之路,小口叹气:
    “姜宁我好累!”
    姜宁找了张长椅:“累了停下来歇歇,别勉强自己。”
    他和薛元桐坐在长椅上。幏</span>
    薛元桐脑袋贴着姜宁,待了半分钟,一阵困意袭来。
    “姜宁,我想睡觉。”她告知。
    “睡吧。”
    “那你睡嘛?”
    “我不困。”
    “姜宁,你说,如果我一醒来,躺在家里的床上该多好呀?”薛元桐托着下巴畅想。
    “不用赶车了呜呜。”幏</span>
    姜宁笑着:“睡吧,说不定睡醒了就实现了呢。”
    “哦哦,那我睡咯,你记得叫我哦!”
    薛元桐抱住姜宁胳膊,往他身上一趴,嗅着姜宁清新的气息,心神安定,闭上了眼睛。
    不一会儿,薛元桐睡去,温热的丝丝呼吸,挠弄姜宁脖子。
    姜宁先让她睡了一会,随后,他望向附近的桃园,忽然张开手。
    一道阵法无声无息的笼罩,他与薛元桐的身形,消失在众人感官之中。
    姜宁屈指一弹,灵舟从储物戒中弹出,浮在空中,再迎风涨大。幏</span>
    他俯身抱起薛元桐,感受着她柔软的身子,姜宁脚下如同踩着无形的阶梯,一步步登上灵舟。
    灵舟自带的光罩启动,姜宁驱动灵力。
    一道青光朝天际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