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都市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大秦帝国风云: 3、留下来,不要走!

    且说李斯率领部众,晓行夜宿,意气风发奔返秦国。
    入得函谷关,眼前的道路霍然宽敞、平整起来。
    众人策马扬鞭,径往骊山而去。稷宫在咸阳的留守人员,已经在骊山驻扎,精心准备体面、隆重的祭祀事宜。
    各地商旅东西南北往来,不绝于途,这本是寻常的事情。但细心的李斯发现:陆陆续续,有不少读书人模样的行人,或身背肩扛,或推着独轮小车,神情黯然、疲惫不堪地东行,去往函谷关方向。
    李斯心中诧异,但没有多言,一行继续向前赶路。
    越走下去,目之所及,李斯越觉得不对劲-------怎么有如此多来自关东的人士,离开咸阳、去往东方?不经意间,已经有数百儒生、背负长剑的流浪武士,汗流浃背地在李斯的马前,错身而过。
    迎面又有一群来人,结伴而行,在他们身后扬起浮尘。
    李斯停驻战马-----------吁!
    李斯命令手下上前去查问。
    一名随从驱马拦在众人面前:汝等何人?因何事东去?
    那些人受到阻拦,大多数停下来,吵吵嚷嚷着什么----
    一名乱发长髯、衣衫破旧,身背铁剑的大汉,手里推着独轮车,上面凌乱堆积着几个包裹、十几卷竹简,却是不理不睬,径直向前走。
    随从用马鞭指着那大汉,“壮士,问你话呢?”
    那大汉并不答言,嘴里依旧在哼唱着沙哑的曲调:
    嗟尔长剑兮,无为我食。
    嗟尔汗青兮,无为我衣。
    归去不复来兮,寻彼乐土!
    -----
    舞我长剑兮,啸于悲风。
    扬我衣袂兮,泪洒秋原。
    士不必伤怀兮,且歌且行!
    -------
    李斯翻身下马,站立在路边,抱拳说道:壮士留步!壮士留步!----
    那大汉停住独轮小车,问道:你是说我吗?
    李斯施礼:正是!
    那大汉上下打量着李斯:汝是何人?
    李斯:在下,大秦国廷尉李斯-----便是!
    众人闻听,一齐聚拢了上来。
    “原来是李斯大人!——”
    “给大人请安!----”
    --------
    李斯环视众人:汝等如何竟要东去啊?难道在这咸阳过得不如意?-----
    众人心下不免悲恸起来,说出来千万般苦楚。
    ------------
    原来,李斯等人去往卫国后,秦王也西行去了雍城。
    隆重拜祭完先祖,秦王就在祈年宫小住了几日,然后动身去栎阳,召集陇西、汉中、上郡、北地、河东、咸阳、河南等郡守、大司寇赢仇及军事将领杨端和、李信、桓齕、蒙恬,上卿蒙毅、茅焦等人,商议军情国事。
    秦王:北地、上郡临近匈奴,陇西郡抵御着戎羌、月氏等蛮夷,河东郡防范魏国----近来,这些边境地区形势如何?
    诸位郡守纷纷汇报:自大秦与诸国通婚以来,尽管摩擦时有,形势总体还算平安。
    秦王:蛮夷不可不防!汝等宜沿国境,依山互为犄角,次第修筑坚城驻守,就地军屯,常备不懈。---
    秦王:蒙毅,韩、魏两国近来有何动作?
    蒙毅:韩国在日夜修筑城池、魏国正在开挖连接开封和睢阳的运河,(魏国原属地在山西南部和陕西东部(即秦朝的上郡和河东地区),随着势力扩张,它在黄河南岸击败楚国的势力,获得了开封、睢阳一片。但两片地是分离的,中间被赵韩隔开。魏要躲避来自秦国的威胁,意图迁都,就举国开凿运河,把黄河水和济河、淮河连在一起。)
    秦王嬴政:汝等且看,敌人正在备战啊-----
    秦王问河南郡守:管怀,吕公告老去洛阳后,近况如何?
    管怀:回禀王上,吕公与门客终日饮酒、赋诗、听乐,两耳不闻窗外事。自得其乐,安养天年。
    秦王嬴政:嗯---如此最好,秦国终于可以----徐徐图谋赵国了---
    蒙毅:赵国乐乘病亡,但其军事上有所调动,似要以庞煖、李牧等为将出兵攻燕---
    秦王:先静观其变。------燕国方面有何动静?
    蒙毅:那燕国还没有派遣使臣,来秦国求援。
    茅焦奏道:吕公迁往洛阳,随行门客00余人,没有同去的门客,在咸阳还有700余众。现在,没有了依靠,纷纷各找府衙安身。王上,是否可恩准彼等,参与王国科试招录?可选取其中有能为者,妥善安置----
    蒙毅:此前,稷宫在这些六国来秦人员当中,挖出了不少奸匪。吕公门客有700多人滞留咸阳,其他公卿府上门客,也不在少数。
    秦王思虑:---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
    大司寇赢仇:启禀王上,现在咸阳狱中,关押的六国间谍人满为患。都城周边的监狱,也关押了不少人员。这些人当如何处置?
    秦王:查有血债者,斩!其他人员,各告其国,具结领回,一律罚银千两。如诸国不从,立斩之!-----
    蒙毅:观夫六国来秦门客,其中穷酸腐儒不少,多巧言令色之徒,彼等并无多少真才实学,无足轻重!任其在秦国逡巡日久,又不见功名利禄,难免不会心生怨恨,这是对秦国不利的事情啊----
    秦王:茅焦,你意下如何?
    那上卿茅焦论出身,也是六国来秦国的寒士,但他敏感地猜透了秦王的心思-----果断上书,建议秦王赦免了被监禁的赵太后(赵姬),获得了秦王的青睐。秦王和茅焦曾同车去枞阳接回了秦王的母亲赵太后,重新安置在咸阳甘泉宫居住。茅焦也因此被秦王拜为上卿,引为近臣。
    可这茅焦并没有多少韬略和底蕴,他的地位已经受到了,来自李斯的强烈冲击!-----
    所以,茅焦选择了:驱逐客卿!(当然不包括他自己)
    -----------
    除了卫国、韩国、燕国三国,派人来秦国领回了被俘虏的间谍,并缴纳了罚银。其他诸国,保持沉默。
    秦王大开杀戒,屠杀了近千名六国间谍,其中一些甚至没有审问完结。
    这些被屠杀的间谍们,曾经忠诚地为六国效劳。但是,齐楚、赵魏等国,竟将他们弃之如履!
    与此同时,六国来秦的门客,也被勒令限期离开咸阳--------他们被驱逐了!
    --------------
    李斯获知事情原委,痛惜万分。
    他情绪激动地对众人讲:秦王必是听信了他人的妄语,致有今日之事。----大家请听我说,暂且不要离开秦国啊,李斯定当设法转圜!-----
    李斯叫过钟离宗:前面不远,就是翼城。汝带10几个人,速去那里!包下当地所有馆驿,沿途劝导、挽留六国离秦人员先住下来,所有资费由稷宫承担!
    李斯又命令秦重:你和李由,拿上我的金牌,带上0人,速去函谷关,立即封锁关隘!
    先行劝导、安置六国人士,听候指令!
    “是!”秦重、李由得令,调转马头,引一队军士飞驰而去!
    人群躁动起来,“李斯大人真是仁德啊!”、“大家有救了!----”
    李斯安排妥当,回过头对众人歉疚地说:诸位!此事且容李斯妥善处理。众人且随李斯,先去骊山馆驿安歇-----
    一个身着灰布长襦、因饥馑而显得面色苍白的年轻人走上来:蒙大人高义,我等感激不尽。但秦王君命已下,如何可轻易更改?大人放我等回乡去吧-----
    李斯注视着那年轻人:汝是哪里人氏?家中还有何人?执意返乡,却是为何?
    那年轻人回到:小人姚贾,魏国人氏。家境贫寒,小人的父亲是大梁看守城门的小卒,家中还有位老母亲,下面还有两个小妹。
    因为家贫,只是断断续续读过一阵儿私塾,后来在戏班子里打工,有的时候就学着说唱两句,这点浅薄的学识,也都是小人在市井、乡里,自己揣摩着学来的,跟大人比自是天上、地下,遥不可及!
    小人自幼善辩、通于说唱、音律,眼看年纪不小了,就想出来闯一闯,碰碰运气!来秦国两年多了,也没个着落、心也冷了-----,就是秦王不逐客,小人也正要离去。唉,出门时间长久了,小人现在只想去回家孝敬父母、照顾小妹。
    那年轻人向李斯深鞠一躬:大人,请放小人东去吧-----
    李斯一阵儿揪心,动情地说:姚贾,似汝家贫而孝悌、位卑而不甘沉沦,年轻人就应当有这股闯劲!诸位君子,又哪个不是如此呢?------汝怎知天地之间,竟为君子不开启一门?-------汝定要留下来!别处不要,我李斯要了!!
    年轻人闻言惊喜:若能蒙大人垂爱,小人实乃祖上有灵!---
    李斯笑道:什么祖上显灵?是你的这番巧妙自荐的智慧,在显灵啊!
    年轻人不好意思地拜服于地:小人拙劣,请大人恕罪。-----
    李斯爽朗地笑了,拉起那年轻人:好样的,汝必有可为!
    这时,那名长髯大汉又推起独轮小车,自顾自地奔东方起行。
    李斯会心一笑,喝令手下追上去拦住他,谁成想那大汉竟阻拦不住,一路高歌而去。
    李斯对身边的卫士使个眼色:去,抢了他的铁剑和简牍来!
    两名卫士闻听,嬉笑着策马追了上去。
    一人上前去,一把就将大汉那铁剑掣下,奔了回来。那大汉惊觉,正摸不着头脑。另一名军士纵马奔到那独轮车旁,又提起那捆扎在一起的简牍,抢了回返过来。
    那大汉没有办法,又十分恼怒,把独轮小车撇下,气呼呼走回来。
    “朗朗乾坤,干什么要明抢人家东西?----”
    李斯施礼:壮士,你因何非要走啊?对李斯款待诸位,采取的权宜措施,难道您还有什么怨言吗?不妨说来,则个?-----李斯也还不知道壮士名姓。可否报来?
    那大汉吼道:我叫季缭(即后来的国尉尉缭,“尉”是官名),河东人!秦军军制、阵法、武器都不合于时宜,侥幸打胜已是天佑,一统天下岂非妄想?!秦国军方傲慢无礼,我季缭在秦国连饭都吃不饱?我还呆在这里干啥!------
    李斯问:那壮士要往哪里去?
    长髯大汉手指东方:魏国、韩国、楚国、燕国!我就不信找不到用武之地!----
    李斯闻言大怒,喝令:手下听令,将此人拿下!----绑了他!----
    一群官兵扑将上去,将那大汉按倒在地,将其用绳索五花大绑,捆了个结结实实。那大汉犹自跳着脚叫骂不止!
    李斯下令:把他的嘴堵上,先押回稷宫,听候处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