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其他小说

倾城CEO的贴身保镖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

倾城CEO的贴身保镖: 第135章 枪手

    秦东灵连座位都没坐,听完浩南的话,她回应道:“哦,浩经理看起来并不忙碌,我可不止一次看见你四处逗弄小姑娘呢。”
    浩南指了指桌上的合同,解释道:“刚出差回来,我也需要放松一下,调整好状态才能高效工作。否则效率低得我自己都不好意思。恰好,总裁又有任务交给我,所以我暂时没空考虑你们浩派系的事情。况且这件事,我也需要仔细规划和思考。”
    “好吧,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下周再来听你的答复。”
    秦东灵见浩南坚决,便不再追问,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浩南目送门关上,有些困惑,随即抱怨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一个个都催我做决定,是不是都迫不及待了啊?”
    接近下班时,浩南提早离开集团,驱车来到制药厂。然而尝试联系袁诗却始终未能接通电话,信息也没有回复。浩南猜想她可能在研究室,于是直接去找她。
    然而实验室里并没有袁诗的身影,只看见一个冷若冰霜的女人。两人对视一眼,随即各自转头,假装没看见对方。
    浩南刚走出实验室,就遇见了田老,他问道:“田老前辈,您知道袁诗在哪里吗?我在实验室没找到她,电话和信息也不回。难道她被你派到哪个封闭的地方做秘密实验了?”
    袁诗曾向浩南提及过田老的一些小型实验,不仅耗时,还经常出现问题。有时她进去三四个小时都出不来,因为要记要观察的东西太多了。
    因此,浩南找不到袁诗,便以为她被田老安排去做实验了。然而田老的回答让他感到意外。
    “小袁已经有两天没来上班了。我们给她家打电话,她妈妈也不知道。听说今天早上才报警。”
    田老说完,脸上的忧虑更加深重。
    浩南闻言心中一动,问道:“你说袁诗已经两天没来上班了?那李付呢,他有没有来过工厂?”
    田老有些不解,不明白为什么突然提到李付,但他还是回答:“他之前不是受伤了吗,还没回到工厂。我去看过了,伤口虽然吓人,但其实没什么大碍。这年轻人,可能是不想上班吧。”
    浩南听完田老的话,立刻转身跑出去,速度快得没等田老说完,就已经不见了踪影。
    田老抬起头,周围已空无一人,他并不生气,心里明白浩南是因为挂念袁诗。他轻叹道:“真是奇怪,大活人怎么说不见就不见了呢,只愿她没遇上什么麻烦事。”
    此时,原本在实验室忙碌的岳红红也不见了踪影,然而田老并未察觉到这一点。
    浩南冲出制药厂,正准备上车,却看见了那个曾在实验室出现的女人。他停住脚步,冷冷问道:“有何贵干?”
    岳红红思索片刻,建议道:“你应该去询问李付或李家人,说不定袁诗就在他们那里。如果不在,他们也许会知道些别的线索。”
    “你怎么会知道?”
    浩南双目微眯,语气冰冷,杀手的威压毫无保留地散发出来。
    岳红红退后几步,面色苍白,她感觉到强烈的杀意,仿佛稍有反抗或挑衅,就会丧命。
    “不久前,李付的一个手下回到工厂,我看他的眼神不对劲。以他的性格,袁诗若打了他,他必定会报复。而他这么久都没动静,这很不寻常。我一直暗中保护袁诗,但你应该清楚,我有任务在身,不能轻易远离。而且我的实力还没强大到可以随意应对所有情况。”
    岳红红说完,低着头看着地面,直到周围的杀气消散不少,她才敢抬头望向浩南的方向。然而,那里早已空无一人,她这才彻底松了口气。
    杀手之间有种特殊的感觉,一旦相遇,就能察觉对方是否同为杀手,除非伪装得极好。如今的杀手界,无人能完全掩盖自己杀手的冷酷气息,就连浩南也不例外。
    至于为何有些杀手无法感知到对方也是同行,只能说他们的实力还不够。岳红红只能隐约感到浩南与她同类,却看不透他的真正实力。这主要是因为岳红红自身实力有限,但她能感应到浩南的同类气息,表明她至少是杀手榜前三十的高级杀手!
    浩南初次见到岳红红,便已大致判断出她的杀手级别,对其实力有了大致评估。这就是实力差距的体现。
    杀手界有排行榜,杀手间的竞争也因此展开。排名越高的杀手,所能获取的权益和好处越多。在外执行任务的杀手遇到疑似同行,都会默契地忽视对方,尽量掩饰自己的身份和实力,以免在完成任务后的虚弱期被低等级杀手乘机杀害。
    毕竟,只要杀死排在你前面的高手,那个位置就属于你,相应的福利和权利也随之而来。每个等级的权益和福利各不相同,哪怕只高出一级,完成任务后,他可能就能多得到一个奖励点或贡献值。总之,无论多少,总会有所比较。
    岳红红此番行动显得有些鲁莽,身为还在执行任务的杀手,公然接近一个可能是同道中人,风险极高。如果浩南心生不满,可能会直接将她解决,杀手最忌讳的就是暴露行踪,哪怕是街头偶遇,也可能招致杀身之祸。浩南离开制药厂后,首先去了袁诗家,确认了信息,然后给徐凡发了消息,自己则先去了一趟李付的住所。之前袁诗伤害李付时,浩南就已经彻底调查过这个人,以防万一,现在这个“万一”还真应验了。